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政策法规
Policies
《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
温州日报 张睿 / 时间:2020-12-01 22:07:22

温州日报12月1日讯:11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未来,我市将针对工业、农业等重点用水领域,开展多项行动,致力到2022年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当前,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属于中度缺水地区。虽然梅雨期台汛期常有大量降水,但七成流入大海,有效利用率较低,反而容易在秋冬季出现干旱。尤其是市区、乐清、瑞安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更少。同时在水资源利用上,我市农业亩均灌溉用水,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工业用水水平参差不齐,城市供水管网漏损问题不少。

这些实际都表明,实施节水行动,是温州水情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实施七大行动八项机制 

各地均建成节水型社会

该实施方案提出,我市近期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初步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实现大幅下降。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致力到“十四五”末期,所有县(市、区)建成节水型社会。

为此,我市将实施七大行动,包括:总量强度控制、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节水科技引领、节水标杆示范、节水宣传教育等。

其中,我市将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的监管,将违法取水、不按规定缴纳水资源税费等不良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管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节水设施安装率达百分百。推进新建小区、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加大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减少污水入河,落实水费收缴制度。

通过这些行动,两年后,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建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其中部分还将建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

为此,我市将完善八项机制,包括:水资源刚性约束协同推进、水价动态调整、创新节水服务、健全节水奖惩政策、落实水效标识管控、用水监测统计、水资源产权、节水智慧管理模式等。其中,我市将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率先完成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等合同节水试点。

重点推进工业领域减排

助力节水见效企业降本

工业用水量,占我市用水总量近四分之一。由此,推进工业节水,既是我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重点,也是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市将严格把关高耗水产业项目准入。另一方面,我市将推动工艺改进设备改造,作为实施工业节水减排的首要内容。重点推广的节水工艺和技术有: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我市将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再生水回用改造。

尤其是针对耗水工业大户,我市将定期对它们进行测试,督促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致力在两年内,推动大部分高耗水行业中的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是我市实施工业节水减排的另一项内容。这项工作将重点在工业园区内实施。现有园区,将通过循环化改造升级,支持园区企业之间开展串联用水、一水多用、循环用水。新建园区,将统筹规划布局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其中,龙港市新城纺织产业提升园将作为典型案例,启动实施工业水厂建设,力争3年完成。

在这些绿色发展示范的带动下,我市将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致力培育出省级甚至国家级绿色园区。

推动雨水废水循环利用

创建节水城市海绵城市

为实现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我市将改造老旧城乡供水管网,减少取供水管网漏损,加大用水大户、小区用水智能水表建设力度,建立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指导公共机构全面使用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家庭普及该器具。

在农村,我市一方面将持续推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让农村群众喝上好水;另一方面,加大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推动农村生活污水集聚利用,减少污水入河,在农村群众中普及节水。

对雨水、废水等非常规水进行利用,是我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市将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利用比例。比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以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为目标,统筹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等四大系统建设,促进雨水的控制和利用。

为此,我市将建设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平阳县昆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瑞安市中水回用工程等项目。挖掘利用潜力,拓展利用领域,让污水再生水成为环境用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工业回用的重要水源。推动海岛及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应用,让高耗水行业和工业园区优先利用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