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政策法规
Policies
曲冰:发展海水淡化产业需要注意与循环经济紧密结合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江宜航 / 时间:2012-02-24 22:09:35
  据和讯网2012年2月24日讯 为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缓解我国近海地区和海岛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国务院办公厅2月13日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对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海水淡化课题组负责人曲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内容之一,“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将会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需要注意与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延长其产业链,才能降低成本,产生综合效益。
  对保障水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曲冰告诉记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水淡化在“十二五”期间会有很大发展,对于保障水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正常年份的缺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108个严重缺水。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7500立方米,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值的28%左右。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不够,而且时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我国采取了涵养水源、兴建水利设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循环使用等多种措施,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没有从总量上增加水资源,缺水趋势依然继续加重。海水淡化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要措施之一,将从水源净增量上缓解淡水短缺,促进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合理、持续利用,作为一个稳定的水源可避免长期大面积干旱时出现社会问题,对多渠道保障饮水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二是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短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缓解沿海、近海大中城市的严重缺水问题,促进城市化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利用,即:海水淡化技术设备不但可以将海水淡化,也可以将苦咸水淡化,解决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民生问题。
  三是对我国海岛开发利用、维护国家领土、海域主权完整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政治意义。我国海岛相当一部分无人居住或没有利用,其中原因之一是淡水缺乏,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将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是海水淡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内容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会出现过热倾向
  曲冰说,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世界上海水淡化总产量已达6348万吨/日,海水淡化已解决了约2亿人的用水问题。2008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额已达248亿美元,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2015年预计将达到564亿美元,特别是以色列和美国,更是将海水淡化产业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他认为,随着《意见》的出台实施,会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大发展,出现资金流向这个领域及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材料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上马的“热”,但不会出现“过热”,原因是:解决海水淡化产业中的成本、进入市政管网两大问题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他建议各地在发展海水淡化时,要与循环经济相结合,与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相结合。如:在有条件的地方,蒸馏法海水淡化与火电厂相结合进行电水联产,利用发电余热作为海水淡化所需的70度余热进行生产,降低淡水生产成本并减少热排放。而海水淡化后产生的浓盐水,用来制盐及其它化工产品,延长其产业链,产生综合效益,降低成本。
  此外,对于解决成本问题,国家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导向,在把“量”做上去的基础上降成本。解决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要在保障公共饮水安全前提下,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科学数据为准来对待,方式上采取淡化水与传统水在生产、生活用途中替换;在生活用水中中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