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政策法规
Policies
杨尚宝:“十二五”我国海水淡化进入产业提升关键期
《中国经济导报》 / 时间:2011-10-08 14:31:09
  据中国创新网2011年10月8日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水淡化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并将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用于制盐及提取钾、溴、镁等元素,是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也是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是沿海缺水地区缓解水资源约束矛盾、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前景广阔但发展缓慢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产业化基础已经具备,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另一方面,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可谓起步早、发展慢,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化基础已经具备。一是海水淡化技术日益成熟,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二是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和成套装置的自我研发、设计和制造已有基础;三是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已具备一定能力和经验;四是海水淡化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被广泛看好;五是海水淡化成本逐步降低,海水淡化在水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机日产1万立方米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装置和日产1.25万立方米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已建成投产,且运行良好;多个1万~10万立方米级海水淡化工程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能力超过6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已经降至6元左右。近年来,我国在利用核能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方面,以及在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海水淡化先进技术和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另外,我国目前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一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海水淡化,并通过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培育和规范海水淡化市场,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海水淡化,对海水淡化的认识不断提高,为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沿海各地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工作,企业投资、政府支持,海水淡化工程陆续建成投运,支持了企业和地方的水资源持续利用;四是海水淡化过程中结合各企业、各地区的特点,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海水淡化。 
  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也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海水淡化应用规模小、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缺乏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氛围和市场氛围,发展机制不完善。 
  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对海水淡化的认识缺乏高度和深度。大家都很重视海水淡化,甚至在不断地、强力地呼吁发展海水淡化,但是,人们常常并不知道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去发展,对海水淡化缺乏全面地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二是技术有差距,关键技术缺、制造能力弱、工程经验少。三是政策不完善,政策缺乏力度、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差。 
  笔者认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应从思路上重新理顺:要明确海水淡化的合理定位;要科学确定海水淡化的发展机制;要统筹规划、系统分解、发挥优势、联合攻关;要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中心、实效为目标;要强调自主创新,也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强调资源效益,也要注重环境和经济效益。 
  战略定位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明确海水淡化的战略定位;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发展机制;强化攻关示范,实现强强联合;加快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设备制造能力;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扩大应用规模;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海水淡化作为保障沿海地区(海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抓手之一。
  基于对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及潜力的分析,笔者认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应用能力应达到220~260万立方米/日,实现年新增供水量7亿立方米以上;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首先要明确海水淡化的定位: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要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出发,明确“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经济合理”的发展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相结合、资源效益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统筹发展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试点示范、建立产业联盟、完善政策法规、健全标准规范、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创新为先 产业基地待建 
  基于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 
  (一)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加大对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蒸馏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以及化工原材料和相关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支持海水淡化新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能力。在加快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强化系统集成,不断提高海水淡化设计、制造、建设和应用等工程技术水平。积极研究海水淡化与电厂余热及核能、风能、海洋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海水淡化技术。 
  (二)增强制造能力、提高集成水平。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化步伐,增强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通过引导和行业整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设计建设企业。 
  研究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大海水淡化关键设备、成套装置和集成技术方面研发力度;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装备制造能力和集成技术水平。 
  (三)强化试点示范、扩大应用规模。积极开展海水淡化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提高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逐步扩大应用规模。 
  根据不同海域和地区、不同行业和工艺特点等情况,针对不同淡化技术、规模和水质要求等,开展海水淡化项目的试点,自主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一批国家级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展创建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示范海岛和示范工业园区等活动。 
  (四)加强行业合作、建设产业基地 
  加强行业合作、延伸产业链,积极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建设、实际应用和交流、推广、培训等整体水平。 
  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技术装备为核心,促进海水淡化领域研究设计、装备制造和工程应用等要素在区域上的集聚,培育由研究所、大学、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企业、相关原材料生产企业等共同参与的集研发、孵化、生产、集成、检验检测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基地。 
  (五)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产业联盟 以市场为导向,集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建设与应用、相关原材料生产及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在自愿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力量,产学研用商等相结合,实现强强联合,建立海水淡化产业联盟。 
  通过产业联盟聚集研发、制造、工程、检验检测等要素,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整体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技术、工程等方面的有效合作,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六)健全法规标准、强化行业监管逐步建立健全海水淡化相关法规标准,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促进行业规范。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管理法规,明确海水淡化的战略定位,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安全供给和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进行规范。研究制定海水取排水标准、淡化水产品标准和卫生检验标准、原材料及药剂标准等;研究制定海水淡化工艺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和监管标准等;制定相关设备设计标准和质量标准等,强化对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引导和规范。 
  “十二五”的头两年,是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必须肩负使命、抢抓机遇,在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工程和应用等各方面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以雄厚的实力迎接海水淡化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