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天津滨海新区海水淡化“吃干榨净”实现产业链全循环
津滨网记者 战旗 / 时间:2016-05-05 08:05:15

  据津滨网2016年5月2日讯 海得润滋是国内首家采用“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饮用水生产企业。记者昨日在滨海新区的天津海得润滋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从渤海湾经7公里长水渠引来的海水经过初级沉淀后进入厂区,之后经过沉淀、加氯杀菌,以及39次110℃级高温闪蒸等工序处理后,得到高纯度的淡水,再经过反渗透和灭菌等流程,最终生产出各项生物指标完全合格、达到直接饮用卫生标准的高质量饮用水。此外,海得润滋依托水处理的技术优势,针对渤海地区众多以海水冷却的发电机组,其冷凝器热交换器管壁上附着海洋软体动物的情况,海得润滋研发了非氧化型海水杀菌剂,并已成功应用在大港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中。
  海得润滋的案例,是滨海新区“向海洋发起总攻”的一个缩影,而今,滨海新区每天生产淡化水的能力已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滨海新区的污水排放是零排放,实现了产业链的全循环,把原材料“吃干榨净”。
  数十万市民喝上海水淡化水
  天津缺水,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1/15的天津,为了得到更多的淡水,把目光瞄向了大海。2010年10月北疆电厂正式实现了海水淡化水对市政管网供应,开创了我国淡化海水大规模进入市政管网的先河。目前,已有包括汉沽、塘沽和开发区在内的数十万市民喝上了海水淡化水,淡化海水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及船舶、海上平台作业等多方面的重要水源。而目前,天津几乎整个海水淡化产业都在滨海新区。
  目前,天津市拥有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研究、应用与装备制造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承担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开展了自主知识产权中空纤维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蒸汽热压缩技术、海水水处理药剂等研发。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方面优势突出,技术成果应用于多个示范工程,部分成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同时,海水淡化产业的海水预处理、材料部件生产、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产业服务等方面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比较齐全,初步具备了形成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基础条件。
  北疆电厂实现“企业内循环”
  北疆电厂是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国家超净排放试点单位,采用“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发电、供热与海水淡化、制盐、盐化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结合起来,形成了“电水盐化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废弃物实现了“完全零排放”。目前,北疆电厂海水淡化产品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北疆电厂发电机组自用高纯水;二是与自来水以一定比例进行掺混后进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供水;三是流入中新生态城市政管网,用于绿化、加速盐碱地改良、道路清洗等。“北疆电厂作为试点,未来将在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北疆电厂相关负责人一边说一边递给记者一瓶印着“国投北疆电厂”自产的饮用水,“目前北疆电厂的海水淡化能力已达到日产10万吨。”
  该负责人表示,北疆电厂的海水淡化工程是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利用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相对于常规发电机组可提高10%左右的全厂热效率。海水淡化后的浓缩海水并未排入大海,而是就近流入汉沽盐场,由于浓缩盐水盐度比普通海水提高了1倍,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制盐效率,浓海水制盐是循环经济优势的最大亮点。制盐母液进入化工生产程序,生产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至此,海水被“吃干榨净”,实现零排放。而采用浓缩海水制盐,既大大增加了原盐产量,又可以节省盐田用地,为滨海新区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废弃物再利用”是北疆电厂“绿色环保”主题的主要体现:发电环节产生的粉煤灰等废弃物也会回收,用于生产建筑材料,从而实现全部综合利用。此外,北疆电厂还通过与“近邻”天津化工厂合作,将粉煤灰等废弃物与天津化工厂产出的电石废渣,研制生产出新型建筑材料,既消化了电石废渣,又提升了环境质量。
  临港形成企业间全产业链
  北疆电厂形成了“企业内部循环”,而临港经济区近年来也非常重视海水淡化项目的引进与规模化发展,并形成了“企业间循环产业链”。落户在临港经济区的天津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为临港在构筑完整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条上迈出重要一步,形成了临港经济区独特的“海水淡化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据了解,天津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水综合利用零排放技术突破了传统海水淡化的技术瓶颈,通过脱硬预处理、高温多效蒸发淡化处理等,提高了淡水回收率,最终得到淡水及高TDS的浓盐水,并将海水中的多种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硫酸钾、溴素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使海水中的可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功实现了海水利用的零排放。该技术将脱硬预处理技术、高温多效蒸发器与真空制盐技术结合,目前,天津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除了自己生产纯净水之外,还与同在临港经济区的华能电厂签署了供水协议,华能电厂排放冷却循环浓海水10000吨/天被滨瀚接收,滨瀚产生的9000吨/天淡水则供应华能电厂;同时,该项目生产出的氯化钠等高品质固体盐则供应临港经济区的天津碱厂、LG大沽化工厂;此外,滨瀚还与滨达燃气公司签署了供气协议。由此一来,每一滴流入临港经济区的海水,经过这些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循环利用,基本能“吸尽”这些海水中蕴藏的全部“宝藏”。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临港经济区的国家海洋局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即将于2016年6月底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建设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通过基地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构建世界一流的创新体系,成为世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引擎。通过基地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构建世界一流的创新体系,成为世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引擎。同时,临港经济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基地为中心,集聚海水淡化及相关产业,形成产值千亿的产业链群,成为国际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高地,打造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的科技研发领航区、创新驱动示范区、装备制造集聚区和开放合作先导区。
  “我们将建设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服务平台将是一个公用的服务型平台,建成后功能将覆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为上下游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应用单位和管理部门提供全方位、开放式服务,支撑产业发展。”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服务平台,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建成投用。”平台具备先进的硬件支撑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可以支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研发机构开展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测试,提升自主创新研发水平,支撑产业技术升级。“平台覆盖了技术研发的全过程,并面向全国从业机构开放服务,避免了重复性投资,有利于行业资源优化和整合,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以该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在临港进一步建设一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从而形成一个海水淡化产业的科技创新领航区域。”
  新区海水淡化产业前景广阔
  不仅是这两个区域,南港工业区也启动了“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项目”,将生产净化海水、淡化水、去离子水等多种水产品。在淡化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浓盐水,还将以工厂化的方式用于生产精制盐、提取化学品及深加工产品。
  根据《天津市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天津市海水淡化规模达到6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产能利用率提高到70%,直接利用海水量20亿吨/年。规划指出,将建设临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规划产水能力6万吨/日;扩建新泉海水淡化工程,规划产水能力4万吨/日。此外,规划还提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建设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形成占地500亩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领航区、海洋经济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示范区、国际先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聚集区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国际开放合作先导区。
  天津市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滨海新区将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及装备制造业。北部,完善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扩大供水规模和范围,充分释放剩余产能,形成全国海水淡化供水试点;开展自主创新技术示范,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根据北京需求,结合电厂二期建设海水淡化进京工程;继续深化实践“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优化。中部,依托临港经济区建设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构建一条“海水淡化相关材料和装备加工制造—海水淡化工程与服务—浓海水高值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引擎和产业集聚中心。南部,建设南港工业区先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基地。充分考虑南港工业区对于工业用水的大量需求,扩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建设面对工业用户的一对一供水系统,发展以电厂冷却为主要形式的海水直接利用,形成海水淡化与海水直接利用产业化应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