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双层平板膜技术拥有人周保昌成为南京市环保人才翘楚
《南京日报》记者 张希 / 时间:2015-07-08 09:31:31

  据南报网2015年7月5日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在我市现代产业体系中潜力巨大。而在南京江宁开发区,环保产业不仅“跑得快”——全市40%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于此;还“独树一帜”——不做传统制造,而是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政产学研金才”汇聚的立体式培育体系,打造全新崛起的环保产业创新基地。去年环保部批准环保服务业在此试点。
  “风向标”式人才在此“扎堆”
  高新企业数量占全市四成
  一张薄薄的膜,能让废水、污水重新变清澈——江宁开发区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世界首创的“第三代水处理技术”产品——双层平板膜,这几年在国内多个污水示范工程中应用,实现了污水的低成本循环利用。
  按照传统污水处理流程,先要在污水中培育微生物,“吃”掉污水中的脏东西,然后再靠沉淀去掉微生物。不仅工序复杂,而且这种“沉淀法”处理浮游微生物效果并不理想。用特制的膜,能快速把水和微生物分开,就像变魔术一样。 双层平板膜技术的拥有人、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宝昌,今年初获批南京“321”人才。
  像“瑞洁特”这样的中等以上规模高新技术环保企业,江宁开发区里已“集聚”近40家,占全市环保高新技术企业的四成,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置等行业领域。它们就像“环境美化师”,让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噪音更小。很多企业的牵头人如李爱民、陈天蛋、傅剑锋、周保昌、王湘徽等为“万人计划”、“省双创”、“321”等高层人才,均是我市环保行业“风向标”式人物。
  除了引领行业风骚的顶尖人才,环保产业的发展当然也少不了基础性人才。目前,园区内有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3所高校,师生总数达20万人,大多数综合性高校都设置了环保类专业。这些大学院校就如同江宁开发区的“环保人才储备库”,源源不断为产业“输血供氧”。
  从研发到产业化
  打造全生命周期、立体式培育体系
  记者了解到,围绕打造环保产业创新基地的目标,江宁开发区一套汇聚“政产学研金才”、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已经成形,成为人才创业的“后盾”。
  该培育体系具体分为研发和服务两套支撑体系。 研发周期内,园区为项目提供研发、中试、检测一站式保障。在研发最前端,整合高校院所及企业资源,设立创新中心、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这些平台就像一个个“温床”,收集“胚胎期”的技术。去年7月,园区成立的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就是一个例子。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爱民介绍,这是由南京大学、江宁开发区、省环科院、中电环保等联合采用“政产学研金才”模式组建的平台,将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及产业联盟等载体的特色孵化模式,吸引初创型科技企业入孵。
  类似的研发平台还有河海大学牵头筹建的“世界水谷”;由东南大学、中电环保、江宁区政府、江宁开发区合作筹建的环保创新创业园;中电环保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环保研究所等。
  创新技术研发出来需要中试基地,一个依托江宁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而建的“中试平台”在近期诞生;考虑到产品出来后需要检验,园区又引进了水空气土壤等检测平台——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江苏省内知名的第三方检测品牌。
  而服务支撑体系,则负责提供全套的金融、推广、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资源,为企业市场化提供后续“生命周期”的资源支撑。
  错位发展
  激发企业“抱团”创新
  江宁开发区管委会科技人才局副总薛洪波说:“环顾江苏,很多地方都在做环保,有的地方着眼于制造业。但是江宁开发区的思路是,错位发展,创造条件激发企业去创新。目前,园区已拿到国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国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南京市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等一系列'牌子'。”
  在园区的推动下,今年4月,南京环保创新中心、南京瑞洁特、远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威测环保等4家环保企业走出了创新的一步,发起组建江宁开发区环保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希望打通企业壁垒,动员园区相关企业合作攻关,通过“抱团”放大优质要素,迅速做大产业链。
  江苏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近日表示,国家各种引导性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今年是环保产业转型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环保产业被列为江苏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省政府专门组建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每年针对环保重要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同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政策,吸引人才前来大展宏图。
  目前,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依托南京、无锡、苏州、盐城、宜兴五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常州环保产业园,即“五区一园”重点推进,环保技术水平及生产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南京的环保产业主要集聚在江宁。刘建琳评价,江宁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金才”全面汇聚的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