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热法海水淡化成为解决环渤海地区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
中国广播网记者 路林强 / 时间:2013-08-01 15:26:24
  据中国江苏网2013年8月1日讯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水淡化热法领域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促进海水淡化市场热法工艺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可持续发展,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合国际铜业协会近日在天津举办“蒸馏海水淡化用传热材料技术研讨会”,二十余家相关企业以及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参会。
  会议围绕传热材料在海水淡化产业中的技术研发、应用转化、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研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据介绍,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是海水淡化中的一项主流工艺,在我国淡水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传热材料在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中的材料用量最大,所占的投资比例最高,同时也直接决定装置的主要经济性能指标。因此,选择耐海水腐蚀、提高传热效率的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据了解,我国是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京津唐地区缺水严重。有关专家认为,热法海水淡化成为解决环渤海地区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
  据介绍,海水淡化是一项水资源增量技术,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我国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和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日前,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等联合出台《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
  市场分析认为,《方案》的出台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进程的加速推进,这意味着《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未来10年将投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治污”的市场利好将加速释放,而包括地下水质监测、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细分领域有望分享盛宴。
  2011年10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联合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的目标为,未来10年我国将安排6类项目、总投资共计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
  上述《规划》发布以来,业界普遍期待出台一系列细化落实措施,切实推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市场的全面打开。此次《方案》的发布,被普遍认为是推动地下水治理市场启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综合《规划》和《方案》中拟定的目标和任务,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可行路线图为:以调查评估结果为依据,落实管网建设,加强对工业污水、危险废弃物和垃圾填埋厂的监管,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通过试点项目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最终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全面监管和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垃圾渗滤液成为地下水污染新源头。城市生活垃圾大量被填埋于城市周围,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垃圾渗滤液会慢慢渗入地下蓄水层。不少分析认为,随着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也将带动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力度。初步估算,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已启动需求为90亿元,待启动需求为50亿元。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两个方向,即热法和膜法。热法主要包括低温多效(MED)、多级闪蒸(MSF)和压汽蒸馏淡化工艺。膜法包括反渗透(RO)和电渗析(ED)淡化工艺。
  低温多效蒸馏是指海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不超过70℃的海水淡化工艺,它的特征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并列起来,并被分为若干效组,用一定量的蒸汽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得到多倍于加热蒸汽量的淡化过程。
  据介绍,在北方寒冷地区,膜法并不合适用,应采用热法技术,并大力推广。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温度低,可充分利用电厂和化工厂的低温废热,50~70℃的低品位蒸汽均可作为理想的热源,可大大减轻抽取背压蒸汽对电厂发电的影响,也减缓了设备的腐蚀和结垢;30℃左右的温差即可配置5效以上的传热效数,从而达到10左右的造水比,电能消耗小,只有0.9~1.2 千瓦・小时/立方米左右;操作弹性大,可以在40~110%运行。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海水淡化设施及运营应享受国家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对海水淡化水价给予适当补贴,免征海水淡化企业产品的增值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重点要解决多头管水的矛盾,目前水利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海洋局都颁布了一些鼓励政策,发展海水淡化事业,但如何从多头引导变成统一领导,并能实实在在落实水价补贴优惠政策,解决海水淡化厂出厂的水与市政管网并网的矛盾,为海水淡化水找到应有的市场,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建议政府应该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培育”,逐步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过渡的发展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海水开发利用投入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