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离子膜与反渗透膜中国蓝星“零排放”的绿色扩张之路
《证券日报》记者 张宇 / 时间:2009-11-13 08:13:52

  据新浪网2009年11月13日讯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与德国拜耳合作开发的氧气去极化阴极(简称ODC)电解装置,可直接降低30%用电量并间接降低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我国氯化钠电解氯气的年产量约为2100万吨,如果全部采用ODC工艺,每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多达1500万吨。
  而在此前的今年9月,中国最大的反渗透膜项目在北京顺义破土动工,该项目由中国蓝星与日本东丽公司共同出资兴建,总投资额约为75亿日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反渗透膜618万平方米、反渗透膜元件13万支,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种类最多的反渗透膜生产企业,同时将改写我国海水淡化、水质纯化、废水回用等领域高端膜分离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历史。
  众所周知,氯气生产是高能耗的过程。而氯气生产过程中能耗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核心制造设备――离子膜电解槽。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球氯碱行业的主要制造设备是水银法石墨电解槽,碱能耗为3200kWh/t。蓝星作为中国唯一的离子膜电解槽生产企业,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降低电解槽的能耗。通过技术进步,从最初的隔膜电解槽发展到离子膜电解槽,到2008年蓝星的膜极距电解槽,吨碱能耗已降低到2050kWh/t。而此时,蓝星在中国市场占有47%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位居前三位。
  1992年,中国蓝星与澳大利亚相关科研机构合作,逐步掌握了世界先进的膜处理技术。
  以膜技术为基础建立并慢慢发展的“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膜与水处理生产企业之一。蓝星环境工程公司率先开发应用了双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在海水淡化、苦咸水处理、饮用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深度处理等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膜分离水处理设备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先后承揽过国内钢铁业最大的反渗透膜法水处理工程――太钢集团净环水改造及软水站7.2万吨/日项目、国内最大的双膜法市政供水工程――杭州湾慈溪市开发区5万吨/日海滩涂微污染水处理厂项目、北京奥运国家体育场(鸟巢)雨洪水回用项目、定西万吨级苦咸水淡化工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3万吨/日污水回用项目等上千个水处理工程,成为中国水处理行业的的领航企业。
  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污染大户。2002年,由蓝星集团建设的、当时我国最大的膜法水处理工程在太原钢铁集团投入使用。太原钢铁集团年产50万吨不锈钢,这意味着每天需要软化水、低温冷却水和净环补水7.2万吨,这对本来就严重缺水的太原市来说,几乎无法承受。太钢集团公司投资4800万元,同蓝星集团合作,应用高科技新材料――抗污染低压反渗透膜技术,对净环水、冷却水系统和软水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炼钢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每天可节约用水5万吨,相当于整个太钢用水量的一半。
  据了解,早在2008年初,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中国蓝星集团董事长任建新就对外宣布:在全行业内用3年至5年推行“零排放”管理,凡今后新上项目,按照“零排放”标准严格审批;凡今后技改项目,达不到“零排放”的要限制审批。
  这个举措,无疑把“高耗能、重污染”的化工行业,主动推向了节能减排的风口浪尖。任建新认为,蓝星历经20多年发展,已经具备“零排放”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08年,蓝星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都超过400亿元;在全球拥有科研机构17家,其中国内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海外研发机构7个,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30多项,专利147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