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从Arab MIT回归天工大马小华半年内斩获“天津千人”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 / 时间:2019-02-13 11:17:22

从Arab MIT回归天工大马小华半年内斩获“天津千人”


  据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1月30日讯 “他就是那个川大本科毕业去北大硕博连读的伙计,竟然跑到沙特阿拉伯去读的博士后,什么情况?”这是2018年7月由天津工业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承办的第三届“津门学者”论坛进行到学者发言环节时来自台下的窃窃私语,“竟然”两个字还特别加了重音。

  在接受采访时,80后马小华笑谈对于这种“奇怪”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在很多人想来,欧美名校众多,去那里留学才是王道,为什么一个北大的优秀博士会跑到在常人眼中“富得流油,高等教育质量却如沙漠般贫瘠”的沙特呢?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距沙特城市吉达向北约80公里的海边,短短八年时间崛起了一个发展速度令全球学术界耳目一新的学术机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校如其名,它还真是一位国王兴建的。

  2006年,当时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决定为国家建立一所世界顶尖的大学,并将建校任务委托给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巨有钱的国家+巨有钱的公司创办出来的大学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2009年9月,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举行开幕典礼,宣告学校正式成立。一个月之后,马小华来到了沙特,开始了自己为期9年的求学经历。他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真的是看着这所大学长大的。

  从此之后,马小华与沙特人民共同见证了这所大学狂飙猛进的发展历程: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它已经成为世界上学术研究和论文被引用率增长最快的学术机构之一。据QS世界大学排名“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排名报告,该校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超过斯坦福大学、苏黎世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凸显了该校在全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2016年KAUST在工科领域排名世界第29位。从建校至2016年已经在国际期刊累计发表8300篇文章,由于在学术界的异军突起,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又被称为“House of Wisdom”(智慧圣地)和 “Arab MIT”(阿拉伯的MIT)。

  马小华觉得,如果与中国的大学类比,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发展速度有点像南科大,都是比较年轻但成长惊人;其发展理念有点像刚成立的西湖大学,他们都是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小而精”模式的研究型大学,目前西湖大学只招收博士生,而阿卜杜拉国王大学还招收研究生。

  事实上,这都是秉承了建校之初两家美国知名教育咨询公司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和Washington Advisory Group提出的建校方案。该方案认为,在沙特建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1、必须建立西方大学式的章程和制度,并由独立的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董事会进行管理。

  2、必须提供世界范围内最顶尖的实验室和科研设备。

  3、摒弃传统的学院制,建立由学术部门和研究中心构成的矩阵式组织。

  4、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因此,对于该校的高速发展,除了有庞大资金的支持,马小华认为,对于全球人才的重视和先进高校制度的借鉴创新是关键,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成就很值得国内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学习,事实也证明,高校发展的确需要积淀,但并不代表不能通过人才和战略进行弯道超车。

  选择天工大是自己人生的又一个重要选择,马小华坦言,他就是奔着天津工业大学的膜研究院来的,现在看是来对了,天津工业大学非常重视人才,在支持他搞科研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2018年对于马小华来说可谓是多喜临门,作为海外学者圈闻名的“AcaBridge Scholar(学术桥学者)”的一员,通过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这座内联名校,外接英才的桥梁顺利入职心仪高校,斩获天津青年千人称号,喜获二宝,同时又顺利申请下两个科研项目的基金……他对当前感觉收获满满,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借此机会祝福还在海外拼搏的学者战友们:早日回国参加祖国建设,预祝各位都能找到心仪的发展平台!


从Arab MIT回归天工大马小华半年内斩获“天津千人”


  学者简介——

  学术经历:

  四川大学(学士)

  北京大学(博士)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后,Research Scientist R3)

  就职于天津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院

  研究领域:

  膜分离在低碳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可溶微孔聚酰亚胺功能膜材料在天然气分离,存储和提纯等方面的应用(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甲烷等)。聚合物膜分离在石油化工,空分(氧气/氮气)以及合成氨尾气的净化等。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首先代表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对您的入职天津工业大学表示祝贺,我们相识、相知、相扶于学术桥,作为我们学术桥学者(AcaBridge Scholar)的一份子,你现在对学术桥有着怎样的认知?

  马小华:学术桥就像一座连接心灵和梦想的桥梁,是连接海外学子和国内高校的一座桥,是一座给人看到希望的桥。我觉得学术桥不但提供了一个让海外学子相互交流的平台,也增进了国内外的相互了解和互信,也为学校,为海外学子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理想的通道。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曾有专家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怎么理解这句话?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国际最前沿的膜技术的发展情况,这些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有可能会产生哪些感同身受的改变?

  马小华:您说的非常正确,著名的化学家黎念之曾经说过,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未来。这句话是对我们做膜工作的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和给予的殷切希望。当前,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气体分离,液体分离,空气净化,冶金,电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生活的现实状和影响我们的未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回到10年前,家用饮水机很少有人用,现在是非常普及,空气净化器现在几乎是家家必备,这些都是典型的膜技术科技转化出来的产品,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以及发展速度为大家提供各种服务和新的可能。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有数据统计显示,78%的清北高校毕业学子出国深造多选择美国、欧洲等地区高校,而你却选择了在常人看来是依托能源暴富教育却没有什么亮点的沙特阿拉伯,请问您选择那里的理由是什么?

  马小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误解,我就读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是目前世界上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除了有非常强大的资金作为背后的支持外,同时它也吸引了世界上一大批的年轻又优秀的科学家,正是在他们勤奋工作之下,才有了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今天的辉煌。我去那边的主要是因为我的导师以及看重那边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资金进行科研。事实上那边的中国研究人员非常多,去了之后开始感觉有些不适应,但是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建校不到10年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业已成为世界上学术研究和论文被引用率增长最快的学术机构之一,由于在学术界的异军突起,它被称为阿拉伯世界的MIT,这无疑是一个奇迹,也值得中国的“双一流”高校借鉴,它2009年才建校,而你从2009年入学一直到2018年才离开,可以说见证了它的发展,那么请你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所沙漠侧畔的神秘大学,中国的大学可以在哪些方面借鉴该校的发展经验。

  马小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我从2009年学校刚建立就一直在里面学习和工作。亲眼见到它 从一个学术界的婴儿成长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对这个学校的发展,成长有非常多的感悟。我觉得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在学术界崛起有很多它本身的优势。

  第一,KAUST有足够的独立自主的基金来吸引了一大批非常有雄心的年轻人,并且充分发挥了这群人的创造力。

  第二,KAUST在硬件上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中级仪器实验室的仪器可以用豪华来形容,而且成立了专人管理这些仪器。这为每个教师和学生创造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

  第三,KAUST 非常包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在这里有一定的比例,带来不同的文化,思想的交流带来无穷的灵感,这也是KAUST成功的因素之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沙特是一个宗教国家,KAUST是一个特区,很多政策都是很开放的,所以能吸引各方贤才。

  对我国建设“双一流”高校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地方,就我个人发表一点愚见。首先,我觉得人才是第一位的,国家还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总理都说过了“千金买骨”的典故,我们国内的科研水平还没有到国际领先水平,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其次,我觉得要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不同的人才,需要科学家不断为全人类积累知识。但是也同时需要工程技术人才能将这些知识转换成生产力,两边应该是给予同等的支持,才能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第三,既然是“双一流”高校,就应该努力与国际接轨,除了硬件方面和国际接轨外,软件方面如全职引进国际专家,招收国际学生等,这种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应该能加快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科研以及学术评价机制是科研机构的核心问题,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对于学者是如何进行评价的,其晋升机制如何?

  马小华:学术评价机制确实是一个指挥棒,决定了每个人的晋升机会和学术潜力。KAUST的晋升机制和国内的大部分高校非常类似,首先还是必须发表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然后在获得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投资基金将部分成果产业化。建立KAUST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沙特所面临的一些国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设立了生物中心,为了解决沙漠里面种粮食的问题,设立了水中心就是为了解决沙特本身的淡水缺乏的问题,设立了膜中心,也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以及水的问题。另外还设立了计算机,太阳能和地质勘探中心,这些都是立足于沙特本国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既有基础的问题,也有应用的问题。

  我觉得科研应该分为两块,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评价机制应该略有侧重。基础科研的评价机制应该是更加侧重一流学术成果,为人类积累知识。而应用科研应该更突出创造价值,将现有的知识体系转化成生产力。两者缺一不可,只重视基础科研就会使得我们的科研变得离实际越来越远。当然,只重视应用科研就会使得我们的科研水平一直停留在某个阶段。我觉得基础和应用科研两者应该区别对待,评价体系应该有所侧重。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你学成归国后并未选择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而是选择了天津工业大学,谈谈为什么选择它,天工大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马小华:天津工业大学在做膜领域有非常独到的优势,我是做膜出身的,觉得天津工业大学的膜分离非常有特色,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大平台,也有依托天津工业大学的上市公司“膜天膜”公司。说明了天津工业大学在做膜方面确实走出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沿研究,也有方便于科技转化的企业。我不希望我一辈子待在实验室,在天工大,我可以做科研,如果有好的成果也能迅速的将其产业化,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我觉得,真是来对了!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你入职天津工业大学已经半年多了,感受如何?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目前的情况,研究方向以及你的学者生涯规划。

  马小华: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来工业大学已经有半年了,感觉就是国内更加充实。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虽然有些事情很杂,但也能更好的锻炼人的能力。

  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气体分离膜,这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属于朝阳产业,难度非常大,应用领域非常广,非常值得好好经营。我们的想法是从材料入手,先解决国内有和无的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成本和性能的问题,再依托学校的企业进行工艺和工业放大来实际解决国内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

  我已经申报天津市青年千人并获得批准。国家千人也在积极申报中。我的学术生涯规划主要如下:在45岁之前主要会积累一些材料和一些膜材料应用以及放大的工艺。45岁以后可能会更多的关注怎么将部分材料产业化,真正学以致用,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服务。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这两年对你来说可谓是多喜临门,顺利入职心仪高校,喜获二宝降生,还同时承担了两个项目的建设,请你自己对从2018年到目前为止的生活做个小结并寄语未来,同时也为目前仍在海外准备回国发展的其他学术桥学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吧。

  马小华:2018年是收获的一年,2018年是努力的一年,2018年是回归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我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改变了生活,学习,科研环境,人生充满力量,生活十分充实。和各个部门打交道,磨砺了自己的性格,收获颇丰。

  来到天工大,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希望每个学术桥学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平台,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厉,创造佳绩,为祖国的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而努力奋斗。另外,马上就要到中国的新年了,在此特地祝福各位学术桥上的海外学者和各位专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