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倪维斗院士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
《青岛日报》记者 周伟 / 时间:2018-04-11 10:06:55

  据青报网2018年4月11日讯 昨日,青岛国际院士港倪维斗院士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建设4台套共11700吨/日产能的海水淡化商业化工程等,还计划应用于青岛“海水稻”的种植中,为其提供淡化海水。


倪维斗院士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摄)


  据介绍,倪维斗院士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是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平台上孵化成立的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为一体的国际化推广平台,也是青岛国际院士港引进的第一家注册院士团队。“以国家‘973’项目非并网(多能源协同)海水淡化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倪维斗院士为核心,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昌大学等科研团队紧密合作组建的院士、专家团队,开发出了全球技术领先的一体化海水淡化技术。”院士团队核心成员顾为东介绍。
  “目前已由第一代产品的七道工序减少为两道,风能效率提高15%。与世界流行的常规膜法相比,该设备占地面积减小80% 以上,投资降低40%,综合能效提高30%以上,故障概率下降60%。”顾为东介绍,非并网风能海水淡化一体化成套装备每生产1吨海水淡化水减排温室气体4公斤,一套日产万吨级的装备,年可减排14600吨二氧化碳,并为陆地节约365万吨淡水。
  该项目计划建设4台套共11700吨/日产能的海水淡化商业化工程,包括非并网风能6兆瓦单台风机日产10000吨海水淡化工程等,有效实现淡化水并网和富余风电上网;规划建设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据悉,项目采用边示范、边推广、边建设的模式,总体投资约2.36亿元,其中示范园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完全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运营收入3480万元。制造基地总投资约1亿元,建成并实现产能后可配套完成4亿~5亿元的年产值。“依托国际化推广平台,以青岛风生海水淡化研究院、海水淡化示范园和生产制造基地几大板块为基础,通过成套装备销售、核心装备销售、工程建设及售后、运营供水、非并网风网互补电力余缺供济和研究院设计、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多种盈利模式可在3~5年内实现20亿~50亿元的产值和销售收入。”顾为东介绍。
  青岛海水稻
  五大示范种植基地
  据了解,今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计划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区、青岛城阳滨海盐碱地等主要类型的盐碱地和南泥湾进行试验示范种植。
  “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农业主要靠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在新疆建立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改良方式为采用灌溉水循环系统,充分利用边际水、半咸水。同时,还可利用风能海水淡化系统,充分利用咸水湖水资源。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选育的176份有潜力的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将分别在城阳区、新疆岳普湖、东北地区、延安南泥湾、东营、江浙沿海等地配套四维改良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此次针对不同类型的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试种,将重点针对耐盐碱水稻材料的抗性(耐盐碱性、抗旱性、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品质、灾害适应能力及区域适应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和胁迫实验,进一步判定耐盐碱水稻材料的适应性,初步筛选适合区域的新品种系,为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成果转化率。
  耐盐碱水稻大规模推广后,对于盐碱地开发利用,守住中国耕地18亿亩红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我国大量的咸水资源也得以利用,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