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昆山市黑臭河治理苏科大协同创新走出科学治水新路径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 时间:2017-06-13 07:13:53

  据科技日报网2017年6月12日讯 两年前,昆山市同心中心河每天要接收未处理生活污水7000余吨,每到夏天水体呈现明显的黑色和散发令人作呕的臭味,周边小区百姓甚至无法开窗。然而,今年入夏后,同心中心河水体已变得清澈、无异味,水生生物也开始恢复。
  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是如何被“治愈”的呢?
  苏南地区制造业发达,产生的废水多种多样,要真正得到有效处理,难度很大。在苏州科技大学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陈志刚看来,必须要打破传统水治理的思路,集聚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队伍,开展协同研究和实践工作,才能有效围绕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典型行业废水治理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先进方法等破解不同领域的治水难题。
  “我们瞄准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质量改善的重大需求,协同8家省内高校、研究院、企业和产业园成立创新中心,建立黑臭水体及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开发平台和分离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平台,为水处理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以及地区水质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陈志刚说。在同心中心河治理上,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通过强化曝气、促进流动等应急修复手段,引入北区污水处理厂5万t/d再生水,强化水体流动和大气复氧等治理方法,消除了水体黑臭,水体快速发生变化。
  近年来,苏州科技大学在校内倡导“跨学院、跨学科合作”的同时,以协同创新中心为核心,以不同研究领域团队为依托,在“国家水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支持下,联合攻克了典型行业废水印染、纺织、油田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资源化利用及超低浓度排放的技术难题,集成了废水资源化、物质回收、超低排放等核心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在新型膜材料、微纳吸附材料、环境监测薄膜传感器等领域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的“既高亲水又高疏油的具有多重表面特征的新型功能膜”已实现产业化,对含油浓度1000mg/L废水直接处理后含油量低于5mg/L。该研究成果已在中国、俄罗斯等国内外500余家企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推广。
  去年,协同创新中心又新建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这是我国首次以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物质回收为主设立,是江苏省内第一个从事生活污水资源化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验室平台在机制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多平台联动机制,多层次平台共建,多方式人才流动。
  眼下,协同创新中心正在深化顶层设计,强化以协同为标准,以面向省内水处理技术领域和新材料制备领域的重大需求为目标,以资源整合、平台共建、人才流动、绩效分配为抓手,在城市水环境整体保护技术、典型行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和超低排放技术、功能膜与微纳材料与超灵敏传感器等新材料制备技术继续联合攻关,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