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天大青岛研究院海水淡化膜研究正与其他学科跨界组合
《青岛日报》记者 王娉 / 时间:2016-06-21 06:53:29

  据青报网2016年6月20日讯 走进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在管委会对面,一栋靛蓝色的几何建筑跃入眼帘。虽然室内装修尚未全部竣工,但一个个密集悬挂在门楣上的“研究所”招牌已经显示出浓厚的科研气息。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天大青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咸良细数着他们在青岛的“家底”:15个专业化研究所、23家涉海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分中心、7家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入驻设备原值近亿元……
  这家在全国以海洋工程科技闻名的高校,在青岛已经掀开了新的篇章。
  天津大学与青岛的强强联合,始于2013年。“我们学校希望把各个学院的科技力量都集中到行业的尖端去,在海洋领域,青岛是国家海洋产业的桥头堡,是我们最佳合作伙伴。”据咸良介绍,2013年青岛市政府与天津大学聚焦国家海洋战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建实体化研究院,之后天大用了近一年时间在青岛选址,最终落户科技、产业聚集性都很强的蓝色硅谷。2015年7月,3.2万平方米的天大青岛研究院楼宇完成改造装修,启动搬迁入驻。
  天大在海洋领域的优势专业几乎悉数来青。天大青岛研究院以海洋工程为主攻方向打造了15个专业化研究所,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探测与监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工程四大领域,其中海洋信息工程研究所是从天大整体搬迁至青岛。为了保证各研究所正常运作,天大23家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也在青岛建设了分中心,以确保相关技术成果、人才团队、仪器设备都可以顺利进驻。据了解,启动搬迁以来,已入驻的科研设备原值8300多万元。
  “学校走出校园的初衷,并不只是为了建设一个研究所,而是要让现有的科技成果和未来的科技成果都不再沉睡,全部转化到国民生产的主战场上去。”咸良表示,天大与37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其中7家已经进驻青岛研究院。此外,天大每年有1个亿的额度投入青岛研究院用于产业孵化和培养,该研究院还在青岛当地筹集了大约5000万元的科技孵化基金。目前,天大青岛研究院正在孵化培育13家科技型企业,其中6家已经注册,“将来他们会有一种爆发式成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天大在青岛的一个窗口,只要是天大出色的科技成果,都有可能凝练、组织或直接转化到青岛来。”咸良透露,天大青岛研究院正在试图打造一个新能源的示范区,技术攻关在于将风能、太阳能等不太稳定的能源产生的“垃圾电”转化为可稳定使用的资源性电,解决新能源发电的并网安全性问题。
  据了解,天大的余贻鑫院士团队承担过国家80%的电网规划工作,此次他将领衔在青启动一个“智能电网”项目,不仅解决新能源的能量应用问题,还将开展“微网循环”,推广自动调节亮度的智能路灯等应用。
  再例如,天大的海水淡化膜研究项目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组合,研发出新的可以治理河道污染的管道技术,利用管状膜特殊的透氧性能,繁殖专门附着在管道上的特定微藻,从而“吃掉”污染河道里的有害物质或重金属,现在正与岛城一家企业洽谈合作。
  “涉海不限海”的天大青岛研究院开张不到一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