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2015年完成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及产水检验检测技术研发
《中国海洋报》记者 朱彧 / 时间:2016-04-11 15:40:52

  据中国海洋在线2016年4月11日讯 2016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海洋公益专项)管理工作会日前在京召开。回顾2015年,海洋公益专项进一步强化了专项过程管理和成果应用推广,在建设海洋强国、解决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推进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年,海洋公益专项在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观测调查监测等领域均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并在沿海省市、海洋业务单位和企业开展了产业化应用和成果转化,成为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的有力载体。这一年,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海洋公益专项成果转化应用意识明显提高,积极与企业对接促进产业化开发,一批项目成果在沿海省市和海洋业务单位“落地生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强监管
  注重转化
  2015年,海洋公益专项集中资金支持海洋强国建设、科技兴海战略实施、海洋管控能力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力求能出亮点成果,并充分体现产学研大联合。
  2015年海洋公益专项立项还加强了需求调研和“十三五”分领域技术预测研究,共征集全国43家单位的141个项目需求,向财政部报送31项项目建议。最终29项项目建议获得财政部批复,其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11项,海洋管理和业务化项目18项。
  据初步统计,2015年度海洋公益专项共取得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各类新成果307项,形成中试生产线、产业化示范基地(区)、示范工程(区)、系统工程等276条(个),业务化系统(平台)76个;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06项,已授权专利9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2项。
  随着海洋公益专项规章制度的健全、管理制度的规范,项目推荐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因地制宜地探索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监理专家认真负责,及时指导项目实施,科研人员切实做到专项项目边研究、边示范、边应用、边推广。同时,专项加强了对项目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的现场检查、指导,强化成果与企业对接转化,督促和引导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并能“落地开花”。
  进展良好
  成效显著
  2015年启动的29个项目目前总体进展良好,在海洋宏观调控与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观测调查监测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沿海省市和海洋业务单位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海洋宏观调控与管理方面,专项构建了海洋生态文明区的评估技术方法,有效指导青岛等24个沿海市县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发了海洋生态红线区划集成管理技术,在辽宁盘锦、天津、山东东营等地实地应用;开发了近岸海域空间整治效果与开发存量评估关键技术;开展了西沙群岛典型岛礁变迁立体监测、评估与示范,项目成果已用于三沙市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和海洋管理工作;探索出海岛旅游海滩科学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海洋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研发了“海洋二号”卫星海洋动力环境探测数据应用服务技术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在沿海海洋灾害多发区域建立了5个业务应用示范区;开展了沿海重点保障区域精细化综合预报系统研制,初步建立3个示范区域的精细化风暴潮、海浪、海啸、风场、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系统;开展了基于数字海洋的资料整合及共享服务应用示范,完成了数字海洋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与部署,并在5家单位试运行;北戴河邻近海域典型生态灾害与污染监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取得进展,首次研发了安全、高效的褐潮专用消除材料,研究结论应用于省政府海域综合整治决策。
  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发了岛群综合开发风险评估与景观生态保护技术并进行示范;珠江口水质在线监测集成系统实现可视化系统示范运行;基于生物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并在莱州湾、厦门港等进行应用示范;典型滨海湿地修复效果评估与功能保育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并对5处滨海湿地修复效果进行了试评估,建设示范样地557亩;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响应异常大风、降水的预评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几种海洋医用和农用生物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年产100吨氯醚基环保防污涂料及生物菌肥、组织工程级海藻酸盐中试生产线;海洋生物蛋白和肽类新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进展,芋螺毒素项目开展了部分药学、药效、药理、毒性研究;研发了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及产水检验检测技术,一种平板反渗透膜亲水性测试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鱼糜、鱼粉清洁高值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取得进展。
  在海洋观测调查监测与信息方面,开展了海域无人机监视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海洋动力环境观测仪器设备综合测试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取得进展;开展了深远海调查观测重点基础装备产品化应用及示范,完成了首批产品化深海锚系浮标的试制。
  成果对接
  产业受益
  2015年,一批项目在验收后,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主动与企业对接,将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企业,促进了产业化开发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致病性细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合作企业已建成芯片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试剂盒生产线、检测器生产线、试剂盒及检测器包装线等;完成了60多种致病性细菌的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工作,并构建了数据库;完成了海洋致病性弧菌、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菌、溶血性致病菌、致病性肠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加工和配套试剂盒的生产。
  海洋微生物新型材料制品应用示范与产业化项目,在合作企业建立了配套完整、运行规范的75吨规模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示范生产线,并获得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的批文和相关产品质量认证。
  海洋寡糖中试规模化制备工程技术体系进一步示范应用。进行了海洋寡糖标准对照品、褐藻寡糖、红藻寡糖及壳寡糖的产业化及成果转化推广,低聚褐藻胶寡糖在我国台湾获得新资源食品文号,开发了“褐藻寡糖大师”系列产品;近40个海洋寡糖对照品已在国内外30多个单位销售,成为海洋寡糖标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和海洋寡糖制备中试示范基地。海洋功能寡糖及其药物开发中的相关工程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了我国海洋糖类药物及其相关产品研发水平,并推动了海洋寡糖新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功能性产物高值开发工程化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组,已与多家高校、企业洽谈产品产业化事宜,并达成初步意向。开发的麒麟菜膳食纤维产品与企业合作,已建立了年产50吨麒麟菜膳食纤维中试生产线。产品试销4年多来,累计产值超18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难降解有机污物监测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项目成果目前已在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中得到了应用,并被收入《极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