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首届牛津剑桥人才与耐污染平板膜生物反应器项目对接
深圳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 / 时间:2015-09-22 16:12:07

  据天极网2015年9月22日讯 深圳首届牛津剑桥博士项目人才对接会的项目路演于9月15日下午,分别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赛格国际创客中心和中英科技创新中心举行。其中,由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主办的医疗及环保主题项目路演吸引了天使汇、创大、壹天下等数十个行业顶尖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关注。本次医疗及环保主题路演由来自牛津、剑桥的博士创业团队项目组成,其中基于近红外分析仪的大数据体外诊断系统、绿色建筑节能光学膜材料、产业化用于细胞疗法的人体细胞扩增设备等多个项目与投资人达成合作意向。
  活动邀请了5名牛津及剑桥大学的高校博士进行医疗及环保主题的项目路演,现场投资人对路演项目十分感兴趣,更是多次向主讲人提问,有意达成合作。
  耐污染平板膜生物反应器
  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年拥有量仅为2250吨,不足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严重稀缺,导致水价不断上涨,市政工业提升水回用率需求迫切。
  传统的生物曝气占地大、效率低。张凯松博士及其团队研发出“MBR平板膜”将膜分离与生物处理相结合,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减少剩余污泥量。同时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处理对象从生活污水扩建到高浓度有机废水与难降解工业废水。平板膜融合了6cm生物纳米银、解决了成膜过程中纳米颗粒易团聚难题、实现了高密度、高分散性粒子的可控添加、提高了亲水性和通量。
  此次海外项目路演意义重大,通过此次活动,集合了国外海归高端人才,旨为将他们自主创新的科技项目带回国内进行创业。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型创新创业生态平台,未来,将会针对海外引进资源,搭建一个共享体系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使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技术在深圳规模化落地,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及创业项目发展。


张凯松博士


  张凯松博士
  1979年1月生,安徽太湖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组长。1996年9月~2000年7月就读青岛海洋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200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2006年7月赴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进行膜表面流体力学特征与膜污染控制研究,合作者为Robert Field和Zhanfeng Cui教授;2010年6月~9月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访问研究,与Bradley Ladewig博士和Huanting Wang教授进行“仿生纳米结构抗污染膜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合作研究;2010年6月~2010年9月赴University of Monash化学工程系学习;2013年7月~12月再赴University of Oxford工程科学系,英国皇家工程院访问学者;2006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膜污染微观过程、分子机制与控制对策,耐污染膜生物反应器和功能膜材料制备等,侧重于功能膜材料制备、中试与产业化,膜污染过程、机制与控制,膜生物反应器与膜技术集成应用等。主持并承担膜材料制备与产业化项目包括:“纳滤膜与纳滤净水器”(太阳雨集团);“耐污染超薄复合纳滤膜制备关键技术与生产设备的研发”(厦门市科技局);“纳滤膜材料制备中试”(中科院城市环境所产业孵化项目);“油气分离膜材料制备与应用”(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仿生纳米结构抗污染膜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王宽诚基金项目)。膜技术应用与膜污染基础研究项目包括:“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层形成的微观过程及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AnMBR颗粒污泥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及膜污染的生物调控对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光催化环保砖制备与示范应用”(厦门市科技局);“九龙江流域典型村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应用”(福建省科技厅);“九龙江流域商住结合区污水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应用”(福建省科技厅);“九龙江支流农村无电耗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福建省科技厅);“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干化与土地利用技术研究”(科技部水专项);“城市小区雨水/污水回用技术与工程示范”(厦门市科技局);参加“城市群环境复合污染与生态健康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已指导任以伟博士研究生、魏鹏硕士研究生;现指导姚萌博士研究生、程国淡硕士研究生、张曼莹硕士研究生、黄健博士研究生、刘尹博士研究生、邓杨桦硕士研究生、项军博士研究生等多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