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重要成果转化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贵州日报 / 时间:2023-07-10 09:32:15

贵州日报7月8日讯:近日,在位于兴义市义龙新区的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废水回收生产车间,回收的工业废水经过滤后,不断汇入巨大的储水罐中。

“锂离子电池生产需要大量自来水,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水。”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梅铭说,为加快形成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公司早在2019年就引进废水处理系统,通过转化应用膜分离技术,将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后实现再利用。

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导产品为电动汽车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已成为、等国内主流电池生产企业正极材料供应商。

低碳生产,绿色发展。在强大的科技支撑下,今年,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不仅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绿色制造工厂,近日还收到SGS国际管理机构颁发的PAS2060达成碳中和宣告核证证书,成为贵州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

库内封闭内循环,营养盐易进难出,加之高原气候光照足、温度变幅小,极易引发藻类水华(淡水水体藻类繁殖过度)。

曾经,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贵阳市“两湖一库”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上百万居民饮水安全。

贵州省高原水库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李秋华说,全省有2300多座水库,提供了全省80%的城镇生活用水,调查的水库中有80%以上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过去10余年间,李秋华团队对全省21座高原水库群进行藻类生境原型观测,对近3万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开展了2000多个实验室水质水生态采样和大量野外模拟实验,创新研发了氮磷植物削减技术、藻类附着生态网膜技术、安全高效应急控藻技术,集成创新了全过程、多层级的藻类群落调控技术体系。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李秋华团队找到藻类群落的演变规律、机理与调控技术。

目前,这些技术在贵州多座水库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地抑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且大多数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以上,水库水质指标已达到相应水功能区域指标要求,有效保障了全省供水安全。

在另一个赛道上,榕江县忠诚镇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做足“水文章”,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乐乡村的水上项目突然火爆起来,每天有千余名县内外游客前往游玩。

“以前一到下雨天,生活污水混合着泥沙到处都是,特别难闻也难清理,别说搞旅游了。现在好了,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起来后,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谈及村里的变化,忠诚镇乐乡村村民张海梅十分满意。

2021年8月至12月,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以及贵州建勘建筑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勘察,共同研建乐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多次深入榕江实地调研,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近几年来,周少奇针对困扰我国西部典型缺水地区农村给排水一体化处理60多年的技术难题,领衔团队在乡镇级、村组级、散户级农村污水处理系列成套化技术与装备方面开展刻苦攻关,在新型一体化乡镇污水、自流式无动力村组农村污水、分散式微动力农村污水处理新技术与装备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专利实施许可,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

而此前,面对水污染治理面临氮磷的去除与减排控制等国际前沿和技术瓶颈问题,他通过十几年大量实验印证,最终获得生物脱氮过程的一系列电子计量方程和系统计量模型,解决了国际上生物脱氮研究领域120余年来无法逾越的难题,为环境污染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生物脱氮除磷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有关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科研成果,在全国23个省区实现了工程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每年能处理污水量高达20多亿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贵州在生态治理领域创新积累了一大批技术成果,一些已经广泛应用到实践中为发展增绿,一些成果还未有效实现转化。下一步,该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打通科研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让更多成果在生态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赋能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