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山东东营港经开区:降本增效向大海“要水喝”
新华网 韩新鹏 / 时间:2023-05-16 09:43:30

新华网5月15日讯:在东营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建设现场,一座现代化的海水淡化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进场。“项目工程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项目负责人田源说。

image.png

“用水难、用水贵”一直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各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尽管依河傍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内各大企业的工业用水主要来自20公里外的孤东水库,受季节等各项因素影响,供水能力存在一定缺口。且港区内脱盐水基本为各企业自产自用,规模小且成本较高,以联合石化PX、PTA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后也将产生较大用水依赖。

为了解决港区供水一条腿走路问题,化解港区企业用水难题,由东营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山东纳海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主导实施投资近5.77亿元建设了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项目现场,发现这里不仅能实现海水淡化,还“一水多用”,打造了一条闭环式海洋经济综合利用绿色产业链。

降本增效 海水淡化工艺水平领先

作为山东省内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制备脱盐水工程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规模采用膜法与EDI相结合工艺的海水淡化制备脱盐水项目之一,采用“气浮+超滤”工艺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三级反渗透+EDI”工艺制备除盐水。东营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年产脱盐水1800万吨,将极大缓解东营港工业园区供水紧张的局面。

“通过我们的海水淡化项目,不仅大大节约了淡水资源,也显著降低了区内企业的工业除盐用水成本。”田源给算了一笔账,以一般的净水设备为例,大约2吨淡水才能出1吨纯水,冬季更是2.5吨才能出1吨纯水,再加上设备损耗、废水处理等费用,企业平均用水成本约14元/吨,如今只需要9元/吨,为园区企业降低了用水成本。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省成本的同时,项目“变废为宝”,实现了海水的“再利用”。目前项目原水大部分为“回收”海水——也就是来自附近大唐东营发电公司取排水渠中的经粗处理的“二手”海水。田源进一步解释道:“海水淡化装置最佳进水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而从大唐电厂出来的海水是带有余热的,像夏季水温一般为30摄氏度左右,这正是海水淡化需要的,省去了我们给海水加温的步骤。”曾有报告显示,成本太高一直是影响海水淡化推广的瓶颈之一,“通过优化流程、优化技术,我们最大程度的实现合作共赢,可以说是拿来即用,在源头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今后我们仍将不断探索创新,争取效能最大化。”田源表示。

绿色循环 实现全产业链协作

据了解,东营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二期)预备建设5万吨/天海水淡化、尾水提取溴素及其他元素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综合利用项目,将全力打造零排放海水淡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除了向渤海“要水喝”之外,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接下来将加强与相关研究所及高等院校合作,开发并实践海水提锂、镁、钾等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完善海水淡化及其综合利用产业链,同时探索实施光伏电站、地热电站、储能电站等项目,围绕“源、储、荷、热”打造绿色能源体系,打造“虚拟电厂”,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绿电制氢项目及地热综合利用项目,赋能东营市“海洋强市建设”,为建设海水淡化产业链、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