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长寿产业硬环境为企业打造稳固发展“强根基”
人民网 蒋海涛 / 时间:2022-08-23 09:41:38

人民网8月22日讯: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制度政策、政务服务等“软件”,也包括园区建设、平台建设、城市配套等“硬件”。长寿区坚持把完善产业“硬环境”当作筑巢引凤的关键与助力企业发展的基石,依托长寿经开区、长寿高新区,通过完善产业载体、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周边配套三大举措,全力打造一流产业“硬环境”。

完善载体设施与环境 长寿为产业落位经营“筑好巢”

配备充足特色载体,助力园区建成完整科技产业孵化体系。长寿经开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产业孵化载体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科技创新园重点培育楼宇产业园、智能终端楼宇产业园、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长寿经开区加速基地约50万㎡“双创”特色载体,构建了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科技产业孵化体系。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便捷顺畅。长寿经开区着力提升园区内用水、用气条件。在供水方面,经开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采用分质供水模式,管道铺设至企业界区红线边,供水能力达56万吨/天,富余量17.3万吨/天;供气方面,经开区总供气能力1778万方/天,富余能力1120万方/天。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长寿高新区坚持生态优先,一是着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葛兰污水管网可视化改造、新市葛兰工业污水预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实现高新区污水排放集中统一处理;二是持续巩固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果,集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违建治理和违法占地综合整治行动,不断满足企业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长寿为产业发展“搭好台、铺好路”

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是长寿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已落位“森空间·重庆创新中心”、“重庆创新中医药技术服务平台”、“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机构,已签约引进“川渝JM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暨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重庆中心”等项目。

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实现质的突破。以“重庆创新中医药技术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后盾,以重庆中药研究院及长寿区中医院为伙伴,对外提供药材成分检测及前处理、中药制剂工艺优化及制备、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等服务。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多方构建创新合作生态圈。以“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是由长寿经开区管委会、武汉工程大学共同举办,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的独立法人机构。研究院依托武汉工程大学特色学科和长寿经开区优势产业,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联盟,为长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围绕化工工艺优化、化工新材料产品开发及应用、化工过程高效膜分离、智能装备与智慧园区建设、化工企业建设与管理、检验检测与生态修复等方向,开展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咨询、服务、评估、人才培养与培训等。

强化产业生活配套 长寿以“宜居宜业”助力产业引人留人

优化医疗配套,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长寿区加速医疗机构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目前长寿经开区周边已落位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第三人民医院)和长寿区化工园区医院。长寿高新区周边已落位长寿区人民医院(北城分院)、长寿区中医院、长寿区渡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寿区新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寿区八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长寿区中医院2021年成功晋升国家三级中医医院。

完善教育配套,扩大教育惠民广度与深度。今年以来,长寿区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按照“竞进拉练”要求,积极推进古镇二小等6所学校建设,不断增加城区学位供给,努力满足群众入学需求。二是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实验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区级智慧教育云平台等项目均已完成。

长寿区全方位完善产业载体、平台、配套,充分发挥产业“硬环境”在营商环境优化中的支撑保障作用,集聚高端要素、增创发展动能,已实现长寿经开区、长寿高新区的园区承载力、集聚辐射力、开放引领力、经济产出力各项指标全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