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张艳丽率帕斯砜团队攻坚聚砜血液透析膜摆脱进口依赖
乳山文明网 / 时间:2018-06-26 10:47:25

   据乳山文明网2018年6月15日讯 聚砜材料在我国主要用于医学血液透析膜的使用,以往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进口获得。而如今在张艳丽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举打破被国外垄断,自主研发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准,成本却比进口的低很多。今年52岁的张艳丽,是第二届“乳山工匠”获得者、威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工作中,她辛勤付出、埋头实干,换来了硕果累累。她带头研究的“工业化生产聚砜高分子材料方法”“高纯度聚砜、聚醚砜、聚芳砜树脂工业化生产方法”“聚砜系列高分子材料工业化生产装置”等均获得发明专利,为威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张艳丽(左)和同事一起交流研发注意事项

张艳丽(左)和同事一起交流研发注意事项


  情注化工
  成果累累
  1988年,本科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张艳丽因表现优秀,顺利进入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工作,主要负责长碳链二元酸的下游产品开发,并成为了高级工程师。她是该领域的创始人之一,是多项课题组组长,是生物工程研究室唯一享受特薪待遇的技术干部。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6项,发表论文6篇。她还是麝香—T的化学合成技术开发和工业化项目负责人,获得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结婚,她随丈夫来到了上海,不甘安逸的她,于2003年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上海巴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质量。在她的努力下,创造出从最初4人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及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65名员工的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碳青霉烯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基地。
  张艳丽是个想干什么,就会认准目标,勇往直前的人。在自己的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她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工程塑料最顶端的特种材料——聚砜材料。聚砜是分子主链中具有特殊结构的热塑性树脂,略带琥珀色非晶型透明或半透明聚合物,力学性能优异,刚性大,耐磨、高强度。生产研发该材料的上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等跟张艳丽接触,并跟她交流了发展聚砜材料的初衷,就是想摆脱一味靠进口的窘境,生产出中国自己的适用广泛的聚砜材料。这次交流之后,张艳丽通过网络和去图书馆,查阅所有关于聚砜材料的信息,并深入研究了这一行业的市场前景。张艳丽联系了李恒等,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这一研发团队的意愿,并为公司建厂、管理、规划项目等出谋划策。2014年,刚组建不久的上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看中了乳山这片海滨小城,将厂址全部迁到了乳山滨海新区,张艳丽也将自己的研发团队带到了这里。自此,乳山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常年在此进行新材料研发。
  致力攻坚
  破除垄断
  在威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张艳丽主要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技术的优化。“聚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塑性树脂,其中最多应用于血液透析膜。在当时,国内有关“聚砜”产品的来源百分之百是来自于国外,国内的生产几乎是空白。偶有小规模生产的企业,但因为纯度和质量问题,只能用于低档的产品,达不到医用级水平。为此,张艳丽发动团队,想要研发出中国自己的高品质的医用级聚砜材料。
  有了念头,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张艳丽发现公司原有的300吨“聚砜”特种工程塑料生产线的设备不合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根本达不到国外水平。不少客户反映,用了该公司生产的聚砜材料,血液透析膜出现堵塞现象。经过她和团队成员的认真分析,发现除了设备原因,产品中小分子的环化合物较多,需要通过研究去除或者降低小分子的环化合物含量,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原因,就需要靠技术攻关,来杜绝它。张艳丽带领自己的团队通过上百次试验,历时半年,才将工艺改进,最终将小分子的环化合物从3%降低到1%以下。工艺问题解决了,张艳丽又深入车间,查看了之前的生产设备,并深入研究,重新参与设计改造设备。“生产1吨的聚砜材料,能够排放400公斤的盐,之前的设备不仅工艺落后,环保也不达标。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环保也是需要做精做好的。”张艳丽说。她发现,这些盐就此排放既不环保还浪费资源,于是她通过改造设备,将这些盐回收,回收的盐含有86%的氯化钾,是很好的钾肥,可以对外出售。这样每吨的成本还降低了一万多元,一举两得。
  经过一系列的创新,张艳丽带领团队生产出来的聚砜材料,成品率达到了90%以上,质量与国外无差别,产品供不应求,去年一年产量达400吨,全国各地的客商都认准了帕斯砜的聚砜材料,纷纷投来了合作的橄榄枝。帕斯砜成为国内第一家能提供达到制造“血透膜”等级的聚砜医用型材料企业,结束了聚砜高端客户依赖进口的时代,该核心技术还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
  目标高远
  研发不止
  张艳丽用了三年时间进行设计调整,终于在2017年完成了1000吨“聚砜”生产线的设计,并且完成了安装和调试,同年5月达到了正常生产的要求,这时已经能生产出第三代“聚砜”产品。2017年一年内开发出聚醚砜新工艺、聚苯砜新工艺,两个项目完成了中试。公司生产的聚砜产品,与苏威、巴斯夫的聚砜产品一同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检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结构相同、玻璃转变温度相近、分子量分布相似,可以替代进口。
  威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砜产品已经得到国内客户的广泛认可,已经开始销往国外。但张艳丽并没有止步,她带领团队继续前行,将公司的聚砜产品由有2种牌号升级为6种牌号,满足了所有使用聚砜的客户,特别应用于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电子等高端领域材料。其中,聚醚砜、聚苯砜新工艺已经荣获了两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聚砜’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产品。其聚醚砜可用于新能源汽车、导弹等行业,聚苯砜可应用于婴幼儿产品,发展和运用好,可以造福人类。我会一直秉承工匠精神,把‘聚砜’产品做到质量高、价格低,来替代进口,服务好广大用户。”张艳丽说。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又与四川大学共同承担着国家重点专项课题“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项目原材料的部分。她还要用下一个甚至更多的三年去研究,去努力,让自己的价值发挥最大的效用。她说,这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