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青岛晚报》记者 邱修海 徐常青 / 时间:2018-04-18 09:52:35

  据青网2018年3月9日讯 发展环保产业需要大量科技研发资金的前期投入,对于“金融活水”的渴望自是不言而喻。
  在新旧动能转换从战略谋划阶段转向建设实施阶段之时,我市银行业坚持破、立、降并举,积极对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金融需求,推动引领发展转型的“青岛能量”加速释放,为青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支撑。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建设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其创新能力、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均具有一定影响力。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通过银企对接方式,为青岛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提供了个性化的贷款方案,助力这家环保类高新技术企业迅速确立了行业内的国际领先地位。
  探访:自动化生产打破国外垄断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董家口经济区内的青岛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一进公司大门就注意到,这里既没有普通工厂的人头攒动,也没有嘈杂的机器轰鸣。车间内,仅有几名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手头的工作。
  “现在白天只需要10个人左右就能实现海水淡化设备的正常运转,如果在夜间,需要的工人数量更少。 ”青岛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公司该项目负责人说,整个公司占地约60亩,相当于5.6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偌大的公司,工人和管理人员加起来总数一共却不到30人。海水淡化设备的运行全部由计算机来控制,提高了供水效率,也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记者随工作人员进入海水淡化车间,一台台大型海水淡化设备正在自动工作,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工作人员指着厂房内的白色超滤装置说,“这些装置全部由我们的股东——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能快速过滤海水中的藻类等杂质,价格还便宜,为公司节省了大量设备购置资金。 ”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而最让公司员工自豪的,是耸立在厂房两边的一排排反渗透装置。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了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超滤(UF)+反渗透(RO)”海水淡化双膜法先进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外国长期以来对海水淡化膜技术的垄断,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凭借该项技术,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成为了国家级海水淡化膜材料应用和示范基地。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一期项目海水淡化规模为10万吨/日。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有效满足了董家口经济区内的工业用水。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对接:精准营销破解资金问题
  银企对接,银行送来金融活水,记者溯“金融活水”之源而上,走进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了解其通过贷款支持青岛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发展的相关情况。
  “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是我行跨地区、上下联动、精准营销的项目典范。”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副行长李霞说,近年来,工行青岛市分行响应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号召,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早在这个项目立项之初,就将其列入了该行关注的重点项目名单。
  “当时我们了解到,青岛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背后的大股东是青岛水务集团,我行与其有着多年的合作。”李霞说,在工行青岛市分行与青岛水务集团及时对接的同时,他们还与工行北京市分行对该公司在京股东——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联动营销和金融产品推介,后续密切跟进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的进展,并与之积极对接。
  “我行的工作人员多则半月就会到项目上走访一次,有时候我们一周能去两三次。”李霞告诉记者,她和工行负责该项目的业务人员见证了该项目一步步地落地与投产,同时也在走访、对接中不断加深了解,下大力气解决了水务碧源公司关于该项目的各种资金需求,不断攻克合作中的各个难点。
  办法:定个性方案解合作难点
  在采访过程中,李霞直言不讳,向记者详细讲述了他们对接该项目时所遇到的难点。
  她举例说,“虽然该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与设备材料多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这并没有降低审批难度。”
  李霞解释,因为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全部采用自主技术建设的海水淡化项目,在投资成本、工艺技术以及产品定价方面与其他海水淡化项目不具有可比性,银行贷款审批在现金流测算、还款周期设置等方面可参考的案例不多。
  “为此我们特意安排审批人员去总行和兄弟行学习培训,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了解。”经过反复论证,他们最终制定出了针对该项目的个性化现金流评估测算模型,得出了可行性的审批意见,为项目贷款的发放奠定了基础。
  而在贷款发放阶段,由于去年以来国家信贷资金政策持续收紧,为保证项目贷款的顺利发放,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在资金配置上予以倾斜,促进了项目生产和运营的有序进行。
  成效:一笔贷款实现双方共赢
  去年,在双方多轮接洽后,合作协议最终达成,由工行青岛市分行为水务碧水源公司提供贷款3.5亿元,并将贷款期限优惠为15年。
  青岛水务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历表示,工行的贷款为公司工程款的顺利结算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公司生产和运营的有序进行。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据了解,目前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每年可向青岛特钢、海湾化学等企业供水超过千万吨,出水水质稳定,经国家级水质监测中心检测,优于市政用水,完全符合工业用户用水要求。


银行为青岛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由于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可根据用水企业要求,供应不同品质的海水淡化水,且价格低于市政和其他海水淡化企业的工业用水价格,这将对有色金属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等企业向董家口经济区集聚产生一定的吸引作用。
  海水淡化项目的贷款提供不仅让水务碧水源公司在资金周转上更为宽裕,也为工行青岛市分行发挥大行担当、支持地方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经典案例,为今后办理同类型项目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激励我行继续加快对绿色新动能金融产品的配套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流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李霞告诉记者。
  据悉,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的建成和运营为青岛地区水资源短缺提供了战略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也成为青岛蓄引结合、主客联调的城市水源配置体系的有效补给。
  冯历表示,与工行的合作项目仍在进行中,双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行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到项目进行走访,一来确保贷款用途规范,更重要的是,通过走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实时需求,为后续合作打好基础。”李霞说。
  目标:绿色金融助新动能发展
  “我行是国内最早将‘绿色信贷’付诸实施的商业银行,建立了‘信贷支持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李霞表示,为严把信贷投放的环保关,工行青岛市分行在信贷审查、审批等环节中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无论其财务指标有多好,坚决不予贷款。
  该行还围绕国家政策,结合青岛的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森林城市建设以及青岛“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
  截至2017年末,工行青岛市分行在绿色经济领域的贷款余额达62.54亿元,有利推动了青岛经济的绿色发展。
  “下一步,我行将继续推进信贷结构的‘绿色’调整。 ”据介绍,工行青岛市分行将在贷款受理、审批、发放过程中对企业环保风险进行严格审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贷款的新增,同时实现按绿色信贷口径对全部贷款进行有效分类与管理,做好绿色信贷的统计分类、检测和分析,多渠道做好贷后检查中的环保风险检测。
  “我行致力于通过自身机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支持新动能在青岛经济发展中挑大梁。 ”李霞说,下一步工行青岛市分行将摸清青岛城市智能管理、海洋高新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旅游服务业等领域的客户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对青岛的蓝色硅谷核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区域制定金融产品重点营销计划。
  “我行还采取多种措施支持青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助力‘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变。 ”据了解,工行青岛市分行将继续为先进制造业和产能升级、技术革新领域的企业的贷款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审批,采取优惠利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确保信贷规模向实体经济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