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集美杏林湾地埋式污水站与周边环境的“五个零”关系
《集美报》记者 刘平 / 时间:2016-06-29 09:25:25

  据厦门网集美视窗2016年6月28日讯 近日,杏林湾流域规划建设的9座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站,8座已建成投入使用,治理杏林湾水环境,打造厦门版“西湖”有了实质性进展。同时,生态化地埋式污水再生处理站与地面绿地景观建设的有机融合,与住宅小区的零距离“和睦”相处,以及再生水利用的旱地溪技术等,为集美建设“海绵城市”,打造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综合治理模式国家级示范区,探索了路子。
  别墅群中的污水处理工程


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外景

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外景


  绿树掩映中,一座二层小楼,楼前木质平台上,一把太阳伞,一张咖啡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异味的空气,建在别墅群里的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在群众眼里就是一个休闲场所。
  “就近建污水处理站,对周围的环境不能有任何影响,我们创新了一种埋在地下的模式。”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刘培勇说,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就是“五个零”:污水处理站建设与附近的住宅小区保持零距离;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做到零排放;与园林绿化建设融为一体的零占地;噪音、气味、污泥对周边环境没有影响,便是零污染;污水和再生水不用运转出去,就是零转输。
  去年9月运行以来,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总的污水处理量已达二百多万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脱水后没有异味,可以当绿化肥料使用。
  旱地溪技术的湿地效应
  铜钱草、鹅卵石、潺潺的小溪流水。集美新城核心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完的再生水,通过一个水泵,抽到地面绿化带来,当水流过人工挖掘的小沟渠,就滋养了地面植被,这就是旱地溪技术。
  N、P(氮、磷)是植物必须的养分,再生水中还有一些微生物,铜钱草、美人蕉等植被对水体有二次净化作用,还有土壤的自然渗透作用等。集美新城核心区污水处理站邓祥斌说:“这边出去的水,不仅透明,而且没有气味,我们实验过,水质比刚处理出来的好很多。”
  集美新城核心区处理站旱地溪有两公里多,已经形成小范围的湿地。目前正在摸索与之相适应的湿地植被绿化配套。
  农村污水处理的示范性项目


集美埭溪桥村“花园式”污水处理站

集美埭溪桥村“花园式”污水处理站


  杏林湾上游后溪埭溪桥社,全村户籍人口200多人,46户人家,住户分散在方圆几公里,单是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平均每天就产生约50吨生活污水。以前这里村民家中厨房、卫生间的污水,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简易边沟,导致边沟发臭,到了夏天,蚊虫滋生,又脏又臭。
  目前,通过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收集接入到埭溪桥处理站,经过地下调节池、生化膜处理等工序进行处理,形成清澈透明的“再生水”,出水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变废为宝的“再生水”所遗留的氨氮元素,是植物极好的养分,引入到小溪流“旱溪湿地”吸附污水中的氮、磷等化学元素,经过“过滤”之后,既减少氨氮、磷的超标难题,又回用到农田灌溉和景观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