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浙江临海市松山垃圾填埋场如何能让“垃圾汤”变清水
《今日临海》记者 宋金燕 / 时间:2016-03-28 16:08:18

  据今日临海网2016年3月22日讯 闻着让人作呕的“垃圾汤”,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立即变成清澈、无味的清水,数条金鱼还能畅游其中——恶臭难闻的垃圾渗滤溶液问题,终于得到了环保解决。
  这是记者在我市松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现场看到的让人啧啧称赞的一幕。
  “垃圾渗滤液”这样专业的术语可能让人感觉陌生,但在松山垃圾填埋场,每天整个城市产生的700余吨的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聚集后积压再填埋或焚烧,这样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积液。垃圾渗滤液就是生活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浓度废水,通俗地说就是“垃圾汤”。
  “‘垃圾汤’恶心,但更为头疼的是这些渗滤液对环境、对人的危害。”松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运营经理闵海水很坦诚。在办公室案头,摆放着他当天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单单从外观来看,呈酱色的水体透着刺鼻的烂菜叶味,着实令人作呕。“它里头含有的COD浓度大大超标,也含有产烷细菌、有机物、病毒、重金属等,是一种污染物成分复杂、危害性大、难降解的高浓度污水;如果未经处理外排,不仅会污染地表水,危害环境,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闵海水介绍说,垃圾渗滤液是生态环境的大威胁,如果不经处理完全排入江河湖泊,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会使水生生物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这也是我市大手笔、大力度“亮剑”垃圾渗滤液的初衷。松山垃圾填埋场位于邵家渡街道钓鱼亭村,是我市唯一一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于2001年开始运行,2011年10月基本停止运行,此后进行了碴土覆盖和绿化。而填埋场原有渗滤液处理设施采用厌氧+好氧的生化处理工艺,执行的是《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排放标准,出于环保考虑和现实需要,市里按照新标准重新设计和兴建相关项目,并于2015年9月建成运行。
  走进这家处理场,迎面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水池,里头三五条金鱼欢快嬉戏,空气里也没有任何异味,很难想像它的后头就是垃圾填埋场,右边是垃圾焚烧场。顺着通道往里走,率先看到的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核心武器”——膜处理车间。常年受积压堆积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专业管道进入调节池,由调节池输送进入原水罐调节渗滤液的酸碱性进行预处理,然后进入一蓝色的石英砂滤罐进行砂滤,接下来就是较为关键的膜处理了。闵海水介绍表示,膜处理总共有三道关,采用的是碟管式,经过前几道工序过滤后的滤液逐层进入一二三级膜处理设施,附着在水中的悬浮物逐层过滤,水中的垃圾粒子被截留,而清水则通过滤孔进入清水储罐,全程自动化,人工则可根据每天采集浓度、PH值、氨氮等数据参数来判断设备运行与维护。
  见证了“垃圾汤”变清水,那么水中肉眼不可见的那些因子是否达标呢?别急,处理场里也有神器!在一间专业的监控室内,一台一人高的废水在线检测仪实时记录了水质的各类检测数据。“3月2日零点:COD5.7,pH6.4,氨氮0.96……”记者随机抽取了一份数据检测请闵海水做专业解析。“很明显,整体各项都达标。”闵海水以最为重要的COD含量做分析, COD往往被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COD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而该份检测中,COD明显低于达标值。其它pH值和氨氮、流量等检测也都分别在达标行列。
  “目前日处理渗滤液220立方米,稳定运营。”看着眼前采集的“清水”样本,作为业主单位的市建设规划局工作人员朱国标也很欣喜,项目上马至今,不仅处理松山填埋场的生活垃圾渗滤液,也方便焚烧发电场就近处理渗滤液,采用“两级DTRO”处理工艺,极大增加填埋场垃圾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了“垃圾汤”变清水的过程,目前处理后的达标水均排至灵江用于灌溉、绿化等。下一步,他们也正探索研究垃圾渗滤液处理长效机制,致力临海天更蓝、水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