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海淡水和再生水是台湾未来水资源课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台湾《工商时报》 何宜昕 / 时间:2016-03-15 10:49:28

  据中时电子报2016年3月15日讯 “新兴水源”的开源,是台湾未来对应水资源课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海水淡化与废污水处理再生等产业,拥有相当的资源投入与技术利基,主管部门与业界可思考工业及服务业的跨业整合,协助水处理相关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气候变迁大趋势下的商机。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2016年全球风险报告》,从经济、环境、社会、地缘政治和技术等面向,综合评估出“气候变迁的缓减与调适策略力道不足”为今年全球最具冲击的风险,水资源危机则名列第三,并连续5年居全球前五大威胁。
  不仅如此,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也多次强调气候变暖将影响全球降雨量。换言之,未来无论产业或民生,仍需仰赖安全无虞的用水环境才得以永续发展,如何维持水资源稳定供应为战略课题。
  对应台湾近况,才从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间长达9个月的大旱中走出,旋即于2015年底进入多雨的冬季,全台除东北部降雨量偏多,高雄地区降雨量也达到新高。进一步参考台湾“经济部水利署”对各县市所做的缺水风险评估研究,2031年台湾本岛将有过半县市受到气候变迁冲击,处于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状态,进一步凸显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
  台湾水资源开发禀赋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公里,海水资源丰沛,且年平均降雨量达2500毫米,为全球平均的2.6倍,全球排名第13;然而,过去水资源开发有二大限制,一是受限于水价调整困难,导致技术投资诱因不足,二为水库新址难觅,兴建水库耗时,故推行节约用水为缓解旱象较佳选择。
  以2015年大旱为例,在降雨预测不乐观下,各种限水行为虽可有效延缓缺水灾情扩大,但对于达成稳定供水目标仍属于节流的作法,若缺水事件发生频繁及强度增加,短期不利于民心安定,长期可能冲击产业发展环境,降低厂商投资意愿。
  因此,“新兴水源”的开源将是台湾未来应对水资源课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中,海水淡化与废污水处理再生等产业,已拥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基础,值得各界共同评估后续扩大推广的可行性:
  商机1.海水淡化
  台湾本岛海岸线绵延,拥有发展海水淡化的优质环境。同为水资源缺乏岛国的新加坡,将海淡水视为战略物资,投入海水淡化相关技术的导入与研发。
  台湾海淡业者较国外厂商具有制水系统耗能低、建厂成本低与产业具有整合能力等技术优势,但同时面对厂商及建厂实绩规模小、公众对海淡水质信心度偏低,以及相关人力投入不足等经营课题。
  当局可评估藉由设置处理能力较大之海淡厂,一方面缓解地区性缺水问题,另一方面透过海淡厂运作,持续培植优质的系统营运厂商、人才与大系统,促成海淡产业发展,进而承包国外标案等输出机会。
  商机2.废污水处理再生
  2014年台湾各类再生水使用量每日约40.6万吨,2015年5月,台行政院通过《再生水资源发展条例》,订定2031年每日再生水使用目标为132万吨,为废污水处理及再生水产业的发展带来相当的诱因。
  台湾再生水产业在技术能力上具国际竞争力,主因为工业的业别、型态、厂商规模多元,促使废污水处理产业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及客制化水处理能力。可藉由持续媒合再生水的供需、导入大数据技术,进行各类废污水处理资料搜集、建档与分析,进一步拓展水处理技术及顾问服务市场。
  气候变暖已成全球新常态,未来岛内外水资源供需波动恐更加剧烈。台湾于海水淡化产业与再生水利用产业已有相当的资源投入与基础,惟建议后续主管部门与业界应共同思考工业及服务业之跨业整合模式,启动更大规模的技术试点/系统布局,提升岛内用水安全,并协助水处理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而争取气候变暖大趋势下的危机商机。
  (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