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南京水杯子为降低成本自主研发的膜产品已经完成小试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澄 / 时间:2012-02-08 09:40:09
  据搜狐网2012年2月8日讯 初见董平,若不是他递上的名片印着“南京水杯子分质供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头衔,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儒雅的教授和做生意联系起来。12年来,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取得7项技术专利的董平,在保质保量完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余,用智慧和激情将一个瞬间的灵感落地发展成了一家拥有近百亩产业园的高科技公司。
  第一杯水全漏光了
  成立于1999年的南京“水杯子”,源于董平一个简单的想法,那是他出国开学术会议时,发现和欧美等国相比,国内的自来水不能直接喝。“当时就觉得是一个商机,我们的社会不断在发展,总有一天会普及直饮水这种既方便又环保的饮水方式,早投资就意味着早获益。”董平的判断得到南大几个师兄弟的支持,他们依托南大水科学系的力量,开始研发相关产品。
  “公司成立后,校方公司持股20%,我们持有较多股份,因为当时除了我们自己,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我们没日没夜地攻关技术、开拓市场,希望凭借着激情完成创业的梦想。”董平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创业初期,董平和他的团队就栽了个跟头。这缘于他们将业务主攻方向定位在新建楼盘,“我们以为只要和开发商谈定,将直饮水系统安装在新楼盘上,然后收取水费就OK了,但没想到种种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直饮水系统每平方米20元的造价,开发商无疑不乐意掏这笔钱,急于开拓业务的董平最终只能自个掏钱,但仅仅两个楼盘,就“吃掉”董平公司500多万元。
  虽然自己贴钱,对于靠后续的水费回收投资并取得盈利,董平仍充满信心,直到他遇到更大的问题居民并不买账。在直饮水还是稀罕事的当时,大多数老百姓对这个系统持怀疑态度,一栋楼往往没几户人家愿意尝试。不但如此,由于新楼盘从交付到基本入住需要3-5年的时间,等到所有用户都入住了,董平的直饮水系统已运行多年,高昂的运行成本让新成立的“水杯子”难以承受。“水杯子”不但没有装到“第一杯水”,反倒赔了近500万元。
  关键是掌握核心科技
  “刚开始就碰钉子,一方面是我们错误估计了直饮水市场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过高。”董平说,“直饮水能保证健康饮用,过滤水中杂质的反渗透膜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反渗透膜技术被美、日、韩三国几家公司所垄断。反渗透膜也因此被国内专业人士称为水处理领域的“中国芯”。
  如何攻破这片薄薄的膜,董平和他的团队曾一度束手无策,直到在一次专业论坛上,董平遇到了同为南大校友的反渗透膜领域专家武少禹博士。虽然当时武少禹还在新加坡,但董平对直饮水市场的执著深深地打动了他,在董平的力邀下,武少禹加入了“水杯子”的创业团队,并在加入后的短短两年内研发、申报了15项反渗透膜的专利技术。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膜产品的小规模试样,结果表明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已达到国际水平。如果我们使用自己的核心产品,成本就能降低一半。”董平说,“以美国陶氏的一款主打膜产品为例,其售价为每平方米120美元,但我们的售价预计只有他们的一半。”
  除了掌握核心科技,董平和他的团队还研发出“防溢管道式饮水机”、“纯净水生产中pH值的改善方法”等10余项专利,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并因此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扶持。
  目前,南京水杯子的整套系统经过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检测,其水中病菌、有毒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有机微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
  在等待中收获希望
  “虽然技术上取得突破,但面对有待开发的市场,我们还需要继续摸索。”董平坦言,“企业做久了我才意识到,技术上的创新需要智慧,但这只是小智慧,真正大的智慧在于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国家及产业指引的方向走。”在抓住国家提倡青少年健康饮水的政策机遇,并且创新一套BOT商业模式后,董平的“水杯子”这两年开始迅速发展。按照其BOT模式,直饮水系统的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全部由“水杯子”承担,“水杯子”则依靠水费收入来回收投资,若干年后,再把整个系统转给学校。“借助这种模式,我们的盈利就有了保障。”董平说,而他所在的南京大学则成为该模式的首个建设单位。
  记者在南大仙林校区看到,每个学生宿舍都配有直饮水终端,学生无需去水房打水。“我们帮助学校投资建设直饮水系统,收费模式为包月或刷卡,以包月每月8元来计算,一个学生一学年下来只需花费七八十元。”董平说。“据测算,在学校做直饮水系统,人均投入为150元,一个万人的学校先期需要投入150万元,像南大仙林校区这样的投资至少5年才能收回成本,所以我们和南大签的是15年合约,后10年就能盈利。”
  “这5年是值得等待的,因为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董平说,“今年我们的产品将有50万名学生使用,人均年消费大概为50元,预计到后年能够达到200万人,届时我们也将成为一个销售过亿的企业,而我的最终目标,是将‘水杯子’打造成上市企业。”
  长周期运作,资金从何而来?董平的答案是先“撑住”。到目前为止,“水杯子”已经投入大约2000多万元,但仍未开始盈利,所投的钱也都是合伙人自己的钱。“虽然我们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及江苏省的配套奖励100万元,但较大的资金缺口,对我们做大做强有着很大影响。不过这两年我们已经在进行资本运作,除了积极向银行寻求贷款,目前还取得一家风投的基本认可,有可能得到一笔不小的资金。”董平表示。
  “创业之路当然困难重重,所以我喜欢和我的团队分享大仲马的一句名言,‘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我们做的事情,也的确是有希望的等待。”对于未来,董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