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缺水的新加坡化劣势为优势开放的水务国际化值得借鉴
《日经环保》记者 外理子 / 时间:2011-11-15 08:04:34
  据日中环保生态网2011年11月12日讯 在全球水务市场上,新加坡的势头引人注目。在“全球水务枢纽(Hydro-Hub)”构想之下,该国把水务作为一项举国发展的事业。
  水处理大型企业凯发公司(Hyflux)在不仅在该国内市场,还承担着天津市海水淡化厂和沈阳市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业务。在阿尔及利亚,该公司正在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在中东、印度、北非也在扩大业务。
  吉宝(Keppel)、胜科(SembCorp)等政府投资的联合企业也将在国际范围发展水务。新加坡力争在今后10年,通过提供技术和产品,获取全球水务市场的3%。
  新加坡原本缺水困扰严重。狭窄的国土上没有天然河流和湖泊,因为地处赤道正下方,雨量虽多,但能够蓄水的土地稀少。
  在长期实施供水限制的196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开始全力确保本国水资源的稳定。实施了存储雨水、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再生水、海水淡化“四个水龙头”政策。
  尤其是高度依赖进口,供应国内水需求的50%以上。但在2011年和2061年,供应协定将分阶段到期。2000年,马来西亚提出涨价要求,成为新加坡大力推进自己确保水资源的契机。
  培养水务的母体是公用事业局(PUB)。由水务相关部门合并而成。PUB作为主体,负责吸引外国企业,与国内外的水务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和验证实验。
  2006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在5年内向水务产业投入3.3亿新元研究开发费用。2011年还实施了1.4亿新元的追加投资。
  如今,全球有70家水务企业在该国拥有生产和研究基地。并且成功招致了美国通用电气、法国威立雅(Veolia)、德国西门子、东丽、日东电工等实力派企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当地研究机构参与计划,同时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业务的国际化。
  很多国家吸引外国企业都是为了培育产业。但EDB(经济发展局)清洁能源署署长吴自强表示,成功的秘诀在于“开放的环境”。
  在全世界,管理水务的公共机构都偏向于保守。但新加坡却举国接受外国企业。帮助外企为开展新业务开辟据点、介绍商业伙伴、为新技术的实证实验提供场所。
  以再处理污水制成饮用水的计划为例。这项计划在进行技术开发之际,把勿洛(Bedok)和实里达(Seletar)等污水处理厂作为试验向外国企业开放。
  全球的水务市场规模高达100万亿日元。日本在水处理膜等材料上拥有优势,意欲将之培养成出口产业。Global Water Japan代表吉村和就说:“在过去,新加坡仿效日本实现了经济发展。如今则是日本要向新加坡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