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海水淡化未来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张蕾 沈墨 / 时间:2011-07-13 08:18:18
  据新浪网2011年7月11日讯 面对海水淡化这个被估价为200亿元的蛋糕,国内外的大资本已经“磨刀霍霍”。因今年的大旱,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延期,海水淡化终于迈出了从“战术”到“战略”的关键一步。除了年内将出台的《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外,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的出台也开始“倒计时”。
  数名政协委员建议获响应
  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太多的寒暄,6月14日,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调研组一行赶至天津。
  他们的目的,正是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内流通的淡化海水。
  就在此行之前的6月6日,北京市再次针对水资源困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将海水淡化纳入战略规划并抓紧落实。
  针对北方的严重缺水,尽管中央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南水北调”以期突破困局,但这个预计2010年完工的项目,被延至2014年。
  “北方大旱,我们可以南水北调,引黄入京,但是南方也缺水,从去年开始南方就大旱,今年还是持续干旱。南水北调,我们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做了很多工程,现在工程要推迟。就算修好,南方也缺水,怎么办?”似乎已经预见到了今年的南方大旱,全国政协委员、国投集团董事长王会生在2011年两会期间就直问中国水资源布局难题。
  连续四年,王会生都呼吁国家重视海水淡化产业,而这一次,他认为国家应该把海水淡化工程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次来考虑。
  与王会生相呼应的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卢昌华将一份《从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加快规划建设北方海水淡化基地的建议》的提案提交至2011年两会。
  这份提案很快获得政府方面的重视。
  6月21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在“2011青岛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大会”上透露,目前发改委正会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预计年内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同时,发改委正在编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
  缺水之忧
  虽然拥有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但中国缺水是不争的事实。
  全国66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108个严重缺水,其中京津两市就属缺水最为严重的城市。北京“ 水缸”密云水库早已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天津“水渠”引滦入津工程因上流水源地日渐萎缩,也早已破灭了当年“一劳永逸 ”的愿景。目前,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在百位之后,而天津水资源更加匮乏,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15,远低于国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严重缺水警戒线。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在其《从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加快规划建设北方海水淡化基地的建议》中着重点出了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危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曾有专家说,未来水比油更珍贵”,而北方淡水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国家安全,迫使政府投入巨资搞南水北调,缓解京津冀严重缺水状况。
  按照原规划,从2010年开始,南水北调工程每年引10亿立方米水量进京,以缓解北京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但这个希望被延迟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到2014年才能完工。
  而更严峻的现实是:北京市发展规划中提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增加到1800万以上,这意味着即使南水北调引入长江水后,北京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仍不足300立方米,北京还是缺水;近几年气候异常变化,中国南方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旱,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源头丹江口水库水位今年也因旱降至历史低点。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之日,调水量是否还能保证在规划的水准上?调水期究竟能维持到多久?
  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王会生困扰了4年。
  在他看来,除了全国性水资源匮乏之外,关键还是南水北调工程所引来的水价问题。
  来自外界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评估,整个南水北调超过三峡工程。而有专家进而分析,北京水价将达10元以上。
  京津如何突围水危机?
  从世界范围看,最缺淡水的两个国家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量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缺水之忧已然不存,目前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海水淡化;而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其中,以色列和美国等国家已将海水淡化产业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中东各产油国、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海水淡化厂所产淡水,供养着两亿人使用。
  于是,4年前的王会生就将目光对准了大海。
  方向:向大海要水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就提到淡化海水对特大城市的供水。
  但我国现行《水法》中并没有将海水列入水资源范畴,有关海水淡化的相关政策很难推进,即便《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也只能提供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对中国来说,既“不新”又“难定”。
  上世纪60年代末,因海南西沙群岛驻岛部队用水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过攻研海水淡化技术并于1981年在西沙岛屿上为部队建成一台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
  虽然有了技术成果,也拥有辽阔的海域,但沿袭数千年的“黄河文化”决定了中国面对缺水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蓄水、节水,甚至是调水。与之相比,西方人的思路是开发新水源,向大海要水。
  甚至严重缺水的北京,在之前也是对海水淡化提了又提,不见实施。
  天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世昌向记者分析说,“北京已经看到了水资源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制约作用,已经在逐步修改城市规划,将用水大户的首钢、化工厂等企业陆续迁出,同时严控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分散城市功能,这样对水资源的需求就没有以前那样迫切了。这种情况下,海水淡化项目或许就要重新考虑。”
  而一直以来,中国研究海水淡化的权威机构不在水利部,而是在国家海洋局。
  负责海洋事务的国家海洋局如何将淡化海水引入内陆抗旱?
  这也是王会生4年来不断呼吁重视海水淡化而无果的因素之一。
  至于其他因素,王会生也听到不少:海水淡化后的海盐和浓缩盐水如何处理?海洋生态如何保持平衡?淡化后的海水价格如何降低?……
  在王会生看来,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而且正在解决。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中国海水淡化迟迟未能破局,但地方政府的探索一直未停。
  上世纪80年代末,天津大港电厂首次从海外引进海水淡化技术,两台日产3000吨淡水的装置,先后于1989年10月和1990年5月投产运营;1994年天津大港电厂联合有关单位,自行研制出日产1200吨淡水的装置。
  随着200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文件对天津明确要求,“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天津要建成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城市”,天津市科委组织海水淡化所、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和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建成一座日产千吨纯水的试验性示范工程,并利用这一平台,对海水淡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如预处理、能量回收、浓海水制盐和综合利用等展开研究。数年下来,成果颇丰。
  而天津北疆发电厂采用的“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模式,也已经解决了诸多难题,其生产的淡化水已于去年10月作为试点正式进入天津汉沽区市政管网,并已取得天津市卫生局颁发的淡化水卫生许可证。
  虽然进入天津市政管网的淡化海水相比日常用水依然价格偏高,但王会生不认为这是障碍。“如果将国家的工程投资费用、土地占用费、设备费以及因引水而造成的环境和其他间接损失计入调水成本,远程调水的距离越长,其成本就会越高,可能远远高于海水淡化的成本费。”
  2011年4月1日,王会生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海水淡化技术已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条件,其成本费用与远程调水相差不大,建议在进行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决策时,将其与海水淡化进行比较研究。
  战略破局,开始
  尽管对淡化海水的安全性仍在研究和分析,但天津突破已成事实。
  根据《天津日报》的报道,在现有的利用淡化海水的基础上,天津今后还将积极扩大海水直接利用的规模和领域,预计到2015年,天津市海水淡化的能力将达到日产淡水60万吨,海水直接利用的能力将达到每年40亿吨。为此,天津除将继续上马一些海水淡化的项目外,还要扩大已有的海盐生产基地,增加从海水中提取锂、铷等贵重金属的技术能力。
  而国家层面虽然仍未出台相关细则,但近年的一系列扶植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尤其是从2008年1月1日开始的企业海水淡化工程免征所得税政策,已吸引了不少国内外资金进入这个尚未开拓的行业。
  目前,天津汉沽、河北曹妃甸、浙江舟山、山东青岛等地都有了海水淡化项目。而从去年开始,在中国海水淡化领域,除了知名的以色列的IDE,法国的SLCE,美国的GE、陶氏和德国的西门子等企业外,北控水务、中环水务以及中冶集团、日本日立等也开始以不同形式介入。
  显然,从经济角度,这个刚刚在中国崭露头角的行业已引起国内外大资本的强烈关注。
  但从政策上,更多的投资商都在期待北京。
  来自挪威的阿科凌海水淡化公司在落户曹妃甸之初,就有向北京供水的意向,其曾计划每年向北京输送生活用水1亿~2亿吨。彼时,唐山市市长陈国鹰也透露,阿科凌海水淡化处理厂一旦投产,其向北京供水价格将低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价格。从目前看,挪威方的方案难以实施。
  曹妃甸工业区党政办公室综合宣传处负责人谈及跟北京的合作时也一再表示:“处于前期论证阶段,短期内无法实施该项目。”
  “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很成熟,产业的发展关键就看政策。”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告诉记者。
  王会生连续4年呼吁,也是想让中国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2011年在国防大学中听到的关于对水资源安全方面的一堂课,让他对海水淡化有了新认识。“我希望能够把海水淡化真正作为国家解决淡水战略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来看待。 ”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和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也不约而同提交了将海水淡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高度的建议。
  6月21日,在“2011青岛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大会”上,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表示,发改委正会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对此,发改委内部人士也透露,这份意见将更加具体,包括鼓励和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建立新型水价形成机制、制定海水淡化税收优惠政策等细则方面,预计年内出台。
  同时,伴随这份意见的还有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水处处长杨尚宝也透露,“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发展首先就是要明确“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是战略储备,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水法》提及的水资源中,依然将海水淡化排除在外。
  对此,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适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把海水淡化列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在青岛与会的企业看来,这些信号都说明海水淡化已经开始了战略突破,他们深信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水处处长杨尚宝一句概括的话:中国海水淡化的春天即将到来!
  连续多日,经济领域的投资信息上,这块被估价为200亿元的海水淡化“蛋糕”成为最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