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高达6000亿元民间资本海水淡化设备及工程引温商关注
《温州晚报》记者 朱承立 / 时间:2011-06-17 11:51:55
  据温州网2011年6月16日讯 “海水淡化”是近几年有着环保、高科技、资源循环和综合利用等内涵的热词。一名温商透露该产业设备制造领域就有30%左右的利润。有专家称,海水淡化国际市场将有近千亿美元的商机。
  温州民间资本铆足劲儿往这一领域发力,但有人欢喜有人愁。
  掌握技术 蓝海焕发“金灿灿”
  温州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昌国13年前就开始接触海水淡化领域,不过正式开始海水淡化设备研发生产还是这两三年的事。
  “之所以历经十年左右才杀入该领域,是因为海水淡化设备所需的核心材料双相钢曾一度只有国外几家大企业有生产,售价在四五十万元一吨,非常昂贵。这会连锁反应到消费者的‘水价’上。”黄昌国说,这几年国内有企业生产该不锈钢材了,售价也降到十多万元一吨,终于不用再担心过高的材料成本。
  原材料价格高只是阻碍海水淡化项目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想舒舒服服地“喝下”海水还得突破技术瓶颈。温州恒通公司在这几年就通过不断尝试,研发出了日产2吨淡水的小型海水淡化设备,目前已有四套销往中东等地,供船舶、企业等自用,价格在20多万元,利润可观。
  该企业也掌握了日产百吨淡化水的设备制造技术,如果有需要,马上可投入生产。
  温州海德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成近段时间也忙得连轴转,因为该公司与洞头有关方面合作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已进展到“项目评估”阶段,该工程可以实现日产千吨淡化水。
  孙成介绍,该公司从生产设备到参与工程建设,打通产业链,源于人才智力支撑。他通过重金招募“千里马”,请来了国内一位海水淡化专家担纲总工程师。该总工程师曾全程参与山东青岛一大型海水淡化项目,而该项目引进了以色列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在这位专家的带领下,我们的技术团队在以色列技术基础上,不断摸索和试验,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目前已掌握了膜法分离和低温多效蒸馏法两种海水淡化技术。”孙成笑着说,人才和技术是蓝海淘金的王道,产品高附加值也源于这里。
  内功不济 资本触礁“灰溜溜”
  “高利润”也引得浙江卡尔森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浙江灵捷科技有限公司等不少温州民企跃跃欲试。
  不过,记者昨天致电这两家公司时,得到的回复都是“不做这个项目了”。浙江卡尔森公司有关负责人回避解释原因,挂断电话就不再接听。浙江灵捷公司一名技术人员则称“公司转向做其他项目”。
  业内人士则透露,这两家公司主业是阀门或电器等制造,但在海水淡化这一技术复杂的新领域未必能有突破。技术突破需要人才,没有人才一切都白搭。
  记者注意到,浙江灵捷公司还在网络上广发英雄帖,“参加1000吨/天以上的海水淡化项目,能够独立完成勘察设计、施工、可行性报告……”不过,效果并不理想。
  而在三年前,曾与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联合研制出海水淡化设备的温州远东水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则不见了踪影。据有关资料,该设备脱盐在96%以上,能去除水中胶体物质与细菌、病毒等,被赞“将使海岛居民告别喝咸碱水的历史”。
  “这家企业倒掉令人遗憾。”孙成说,估计最大的原因还是前几年设备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和政策支持乏力所致。“我们公司现在就仍以其他净水设备为主业。海水淡化设备和工程前期投入很大,有的大型设备制造成本要上千万,工程建造成本当然也水涨船高,但水价却不能过高。因此若不在技术上提升、能耗上降低,产业链难以在高投入后全实现高产出高回报。”
  在人们用“蓝海”比喻经济领域的“处女地和新富矿”时,其实海洋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蓝海”。
  温州高达6000亿元的民资,正涌向这一朝阳领域。不过,通过本报近期对温商掘金国际邮轮、造船、海水淡化等领域的深入报道,不难发现成功者有之,但也有不少敢于吃螃蟹的人未能“消化螃蟹”,无奈败走。
  试水海洋产业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有其开拓性的积极意义。我们发现,进军这一新领域,必须集聚更多的人才、科技、信息与资金等,这是一个“智本与资本”约会的产业,不然很容易触到“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