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上海绿洲”项目要苦咸水淡化在甘肃环县开发水资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欧阳亮 / 时间:2010-11-11 09:26:27
  据凤凰网2010年11月11日讯 环县地处甘肃宁夏交界,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也是红色革命的传播地,1936年就已经解放,是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气候、环境的变迁,现在的环县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重点干旱困难县。
  “其实,环县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在于水。那里的土壤肥力依然很好,只要有水,仍然能有好的收成。”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赵建夫表示。
  由于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环县十年九旱,年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而降水量却不足300毫米,且近年来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环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环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甘肃省人均水平的1/2,全国人均水平的1/4。2004年9月下旬至2007年3月,环县遭遇了有气象记录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32个月的总降水量为740.6毫米。
  在缺水之外,环县水质还极差,其地表径流63%是洪水,34%是苦水和咸水,地下水储量贫乏且矿化度高,氟、砷、铬等元素超标严重。“当地有经过简单处理的机井水,处理费用加上运费后,卖给农民时价格高达每立方米60元到200元不等,而环县农村人均收入每年才1500元左右。”赵建夫解释说,当地曾经是海洋,所以井打得越深,出来的越是海水,当地人喝水致病非常普遍。
  2009年夏天,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与同济大学合作,选择在环县北部沙化最为严重的甜水镇5000亩土地,做一个名为“上海绿洲”的项目。
  “我们的思路是积蓄天上水,提取地下水,淡化苦咸水,通过雨水收集和苦咸水淡化等途径开发水资源,将其改造成为一个黄土高原中的绿洲。”赵建夫介绍,缺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因此“上海绿洲”项目也是从找水开始。目前,一眼380米深的机井已经打好,两个3万立方米大型雨水收集系统也已经建好,苦咸水淡化设备也到位了,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赵建夫表示:“我们在5000亩土地最靠近沙漠边缘的1000亩地上,种植了上海世博林,主要是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国槐、新疆杨、柏树及灌木等,接下来,要引导农民种植当地传统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等,当然,还有牧草。”
  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的计划是,用5年的时间,在当地建成一个拓荒复耕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不仅是生态与循环型农牧业发展的示范地,也是干旱地区防治沙漠化的试验地,同时还是科技成果转化与集成的基地,以及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孵化地。
  为了培养当地的人才,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和同济大学合作,在环县设立了甘肃水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该院计划每年从当地招收20名左右的大学生,不仅免学费,还可以从研究院拿到不菲的工资。同时,学生毕业时只要通过相关考试,即能获得同济大学颁发的工程硕士学位。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通过这一个项目来完全改变环县,而是要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使国家在对贫困县进行扶贫时,可以借鉴、推广。”赵建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