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国家水专项的实施带动膜技术牵引环保产业的快速崛起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杨文利 / 时间:2010-03-30 10:26:40
  据中国水网2010年3月30日讯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专职技术责任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水专项共部署了32个项目、230个课题。“十一五”期间水专项总经费预算为112.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预算45.43亿元。水专项取得的成果为国家和地方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据统计,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水资源短缺,水质性缺水严重,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来遇到的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治理难度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环境治理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技术储备不足,治理装备、设备落后,流域系统治理的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制约解决水环境问题的瓶颈。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并于2007年12月26日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
  水专项针对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科技瓶颈问题,重点突破工业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以及水环境监控预警与管理等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将通过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综合示范、河流水污染控制综合整治技术示范、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示范、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综合示范、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管理示范、水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及示范,实现示范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饮用水安全的目标,有效提高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管理技术水平。
  随着水专项的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成功突破。孟伟介绍,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方面,目前已经基本构建了入湖河流水质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其中,湖泊藻类生命观测系统能实现在线、连续、实时地观测湖泊主要理化指标变化、藻类消长规律等,并进行水华爆发的预警预报。该系统在太湖试验已获得成功。
  石化、制药、化纤等重污染行业是造成河流水污染的源头。水专项专门针对这些重污染行业展开水污染控制及减排关键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取得突破。如丙烯晴生产废水物化-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可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30%左右,并从根本上解决化纤废水处理中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去除和脱氮的双重难题。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可以提升城市污水达标排放能力。在水专项的支持下,诞生了污废水强化脱氮除磷新工艺,研制出了转运站污水移动式快速处理关键设备、污水处理管网损漏视频监测机器人、节能高效污泥脱水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一批自主创新技术成功运用于城市的污水处理,对推动城市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贡献力量。如强化脱氮除磷技术,出水总氮低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三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可以变污水为再生水资源,而且较传统方法减少用地50%以上,减少污泥排放40%以上,目前已经成功运用于南水北调丹江口污水处理工程、无锡环太湖地区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等工程建设。
  水专项的实施不仅使相关流域水环境得到改善,更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崛起。如以膜技术、材料和装备突破为牵引,辅以污泥脱水等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了污水、污泥资源化产业;围绕中低浓度蓝藻高效收集等技术,形成湖泊蓝藻打捞及处置一体化产业等。随着这些新兴产业风生水起,一批自主创新企业茁壮成长。北京碧水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1000多项污水资源化工程、100余项安全饮水和湿地工程,参与众多国家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建成的污水资源化工程总处理能力达每年2亿立方米,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碧水源MBR工艺、技术、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销往澳大利亚、英国、东欧、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吉林大成集团电渗析直接脱盐、直接结晶生产赖氨酸关键技术,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完成10万吨淀粉糖和2万吨赖氨酸的示范线,新技术应用后,可实现源头节水每年3000万吨,每年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3万吨。
  水专项的实施虽然取得一些突破,但专家提醒,水专项不仅是一个科技工程,还是一个民生工程,涉及科研、管理、经济、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孟伟说:“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