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政协委员提案应对气候变化对沿海发达地区水资源影响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 / 时间:2010-03-15 08:44:48
  据中国经济网2010年3月13日讯 日前,九三学社界别及部分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影响的建议》的提案。
  九三学社界别及部分委员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根据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共同完成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到205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变暖2.3~3.3℃。专家估计沿海海平面到2050年约上升12~50cm。海平面的上升将给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相应产生的对沿海地区的水资源变化,不仅将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而且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目前已经存在对水资源需求量持续上升、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应当在国家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
  九三学社界别及部分委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沿海典型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
  1.淡水资源下泄量不断减少 
  2.海平面上升加剧海水上溯,水质咸化恶化
  3.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持续增加,加大水资源压力 
  九三学社界别及部分委员建议:
  1.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配
  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在法律法规上赋予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调配中高于地方政府的权利,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第九条中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和权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域管理和水资源调配。
  2.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控和预警体系
  建议针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增设沿海和岛屿以及水源地的观测网点,建设现代化观测系统,对气候变化可能对水资源的威胁进行监控,建立沿海潮灾预警和应急系统,加强预警基础保障能力,建立区域性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价系统,提高灾害预警预防能力。
  利用RS、GIS、GPS集成技术,进一步强化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实现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利用以及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平衡和优化经济发展、公共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需求的目标。
  3.加强城市工程应对防范措施
  为科学防范和应对海水入侵的加剧,建议在一些沿海城市河流入海口附近建立水闸,减缓河口海水倒灌和咸潮上溯引起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应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淡水咸化和恶化问题。在近海工程项目建设和经济开发活动中,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特别是在防潮堤坝、沿海公路、港口和海岸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重要影响因素来加以考虑,修改相关规范,提高其设计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注重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注重节水增效,强化用水技术进步
  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导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给水资源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浪费现象严重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采取节水技术以降低各领域的用水量,是缓解水资源压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建议要加大综合节水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更加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作为雨水、中水的储存用地,如天然洼地、公园的河湖等。可在城区低洼地带、河道附近等规划建设大面积下凹式绿地,除了可以蓄积部分雨水外,还可以减少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和河道的雨水径流。发挥有限水资源的多种功能,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汛期洪水、雨水等,利用多余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控制绿化和道路冲洗使用自来水,在水网地区提倡河水作为绿化和道路冲洗水源,不同用途分质供水,减轻水源地压力。
  在城市建设中参照执行已经在北美和欧洲使用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在此标准中对雨水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达到节水目标,建议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不同用水对象制定用水定额,还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政府的带头引导,促进全社会形成节水的生活方式。
  5.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先进技术作为国家战略必争的高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增强科学判断能力。加强低碳技术原理和生态对策的研究,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新型的、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减少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研究制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生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利用高新技术,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技术、生态工艺和生态工程,推动企业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