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曹妃甸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中海水淡化“身影”随处可见
《北京日报》记者 韩梅 / 时间:2014-04-28 08:01:18
  据京报网2014年4月26日讯 渤海湾畔,曹妃甸满目葱绿,彰显出一派生机。然而,一个更加宏大、更加震撼的绿色宏图正在曹妃甸人的心中升腾―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基调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成为曹妃甸的发展动力。
  走进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的车间,记者深深感受到循环发展的魅力。
  “把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吃干榨净,循环发展让企业‘没有没用的东西’。”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副总经理杨春政对记者说。
  在这里,各条生产线衔接紧密。炼铁和炼钢之间采用世界领先的“一罐到底”技术,以减少热损失。采用干熄焦技术,把焦化产生的余热全部转化为电能,企业自发电率达到98%。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余气则根据后道工序不同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利用。
  杨春政介绍,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建设之初,就进行了70亿元的环保投资。其中,高炉干法除尘技术在世界上5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中第一次采用,煤气中粉尘的含量降至2~3毫克/立方米,是湿法除尘的十分之一。
  在第一热轧分厂,超过1000℃的火红钢板,在长长的辊道上被冷却。“冷却的高压水,一半以上来自海水淡化水。”杨春政介绍,公司四套海水淡化装置日产淡水5万吨,可以满足整个钢厂50%以上的淡水需求。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典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曹妃甸区副区长、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贵宝说。
  不仅仅是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在曹妃甸的其他重化工业企业中,循环经济的“身影”随处可见。
  站在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院内,向西望去,码头上的门座式起重机非常清晰。“向西走1.4公里就是大海,水泵吸取负9米地方的海水,再经过淡化处理,水质很好。” 该公司运营负责人周海燕介绍,阿科凌项目是曹妃甸海水淡化的中试项目,目前每天运行一套设备,淡水产量为1吨。海水经过复杂的过滤系统,46%变成淡水,其余54%成为浓盐水。这些淡水通过管道流进一路之隔的华润电力有限公司一期,用作发电冷却水;浓盐水则成了新岛化工的生产原料,用以提炼溴、钾等化工产品。
  在阿科凌厂区的北侧,有一片约900亩的空地。“这是日产百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的预留地。”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越杰说,这些水将跨越二百多公里,作为北京市的战略水源保障,解决首都一部分淡水需求。
  记者发现,曹妃甸的财气、人气不断聚集。2013年,全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250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50亿元。海清源反渗透膜制造、首钢三冷轧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LNG码头建成并向京津唐地区供气,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
  目前,在曹妃甸工业区,已经形成港口物流园区、钢铁电力园区、化学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综合保税区、新兴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个产业园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曹妃甸已进入产业加速聚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