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向大海要水不容易!”舟山市海水淡化企业连年亏损
《舟山日报》记者 汪超群 张海春 / 时间:2013-07-31 15:26:39
  据舟山网2013年7月30日讯 从1997年第一座海水淡化厂运转至今,我市相继建成了一批海水淡化项目。然而,由于海水淡化厂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整个海水淡化产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海水淡化企业在审批、用地、电价、税收优惠、融资等环节享受不到足够的优惠政策,企业盼望政策支持的愿望十分强烈。
  缺水海岛离不开海水淡化
  记者从市水利水务围垦局了解到,因为我市地处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75.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6.9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707立方米,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值,约为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三分之一,属水资源紧缺地区。且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大,全年60~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过程与需水过程极不匹配,容易导致蓄水工程缺乏的边缘小岛干旱缺水。
  我市现有水源工程主要包括蓄水工程、大陆引水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和地下水源工程等类型。其中,2003年8月建成通水的舟山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年均引水能力为2160万立方米,目前在建的二期工程年均引水能力为6633万立方米。同时,为解决部分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差岛屿的缺水问题,全市已建成舟山本岛-长白岛、舟山本岛-册子岛、舟山本岛-岱山岛、舟山本岛-鲁家峙-登步-蚂蚁岛、舟山本岛-普陀山岛、岱山岛-长涂岛等6条境内跨海岛际引水工程,引水总规模约1立方米/秒。
  根据《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成果,我市现有的水源工程规模,在蓄水、引水、海水淡化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证率90%可供水量为1.66亿立方米。在现状工况90%供水保证率情况下,到2020年,全市需水量为3.45亿立方米,缺水量将达1.79亿立方米;到2030年,需水量4.5亿立方米,缺水量将达2.84亿立方米。
  向大海要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我市淡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成本与市场价倒挂海水淡化企业连年亏损
  1997年10月,全国第一座海水淡化厂在嵊泗县嵊山岛建成运行,至2012年末,我市已建成供居民饮水的海水淡化项目13个,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到5.4万吨/日。这些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除定海区外三个县区的13个海岛上。目前,仍有4个对居民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在建(含扩建),总建设规模达到2.82万吨/日。
  淡化水为海岛居民补充了第二水源,但制水企业却叫苦连连。
  由于海水淡化项目在我市属于公共项目,承担着向居民生活、企业生产供应淡水的重任,海水淡化水综合制水成本(不含设备折旧费)虽已经降到4~5元/吨左右,但相对于2~3元/吨的自来水制水成本而言,仍然偏高,淡化水按自来水价出售,海水淡化企业自然亏损。因缺乏补助资金,这些亏损由基层财政负担,压力较大。
  嵊泗县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该县旅游业的发展,本岛用水量剧增,这些水主要来自淡化水,海水淡化设备一天需运转接近22个小时,海水淡化厂每年的亏损额都超过百万。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六横海水淡化厂同样面临连年亏损的困境,设备开工率越高,企业亏得越多。
  记者了解到,海水淡化过程用电量大,每生产一吨淡化水,需耗4度电,这是造成高成本的主要原因。为此,部分制水企业已经采用低谷电生产。此外,设备国产化率低,目前全市除六横海水淡化工程应用国产高压泵和反渗透膜外,其余海岛上的海水淡化工程所用核心设备均系进口,投资较大。“目前扶持海水淡化项目的政策仅在项目建设阶段,一般由政府主导建设,根据测算,在不含自来水管网投资的情况下,日产每吨淡水规模投资在8000元左右,高昂的建设成本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压力。省里对海水淡化企业只有一笔经营补贴,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省海洋开发研究院一位知情人士说。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亟需政策支持
  尽管现今海水淡化主要在市面上扮演“补充者”的角色,只有在本地水源供水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开动水淡化设备,但是,从长远来看,淡水资源将越来越紧缺,一旦宁波也出现缺水的情况,大陆引水将被迫中断。因此,作为海岛城市,舟山极有必要做大做强海水淡化产业,实现淡水自给。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层面的潜力挖掘有限,通过技术提升来降低制水成本的幅度不大。海水淡化产业作为我市海洋经济特色产业,该如何突破淡化水成本与市场价倒挂这一瓶颈,增强发展后劲?
  有关专家认为,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需要全市乃至省级和国家层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给予电价扶持,允许制水企业享受农用电;对其在研究开发、专用设备购置和生产等方面,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等;针对海水淡化中设备国产化率低这一现状,设立海水淡化专项科研基金,投向海水淡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核心设备生产,提高工程设备的国产化比例,降低工程造价。
  “在一些孤岛,可重点开展潮流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耦合技术研究。”有关专家认为,此种做法既能解决能源和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又能提高淡化水的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当然,从长远来看,还需建立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新型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加快水价改革步伐,通过合理调整水价及其结构,促进海水淡化水的生产和使用。
  记者从市发改委农经处了解到,我市正积极向省级和国家层面争取海水淡化财政补助,国家有望设立海水淡化专项基金,在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运营等方面给予企业资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