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贵阳经开区为电镀业污水处理开辟一个“生态产业链”
《贵阳日报》记者 余泽昊 / 时间:2013-07-25 07:51:50
  据贵阳新闻网2013年7月20日讯 走进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孟工业园,优美的环境让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拥有103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城区。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之下,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经开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之路。
  “2009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提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谈及数年前经开区的这一重大决定,经开区生态促进局局长袁瑾依然记忆犹新。
  2010年4月23日,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在北京通过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等三部委组织的专家论证;2011年10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成为贵州省首家获批建设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通过技术改造,我们已经实现了污染‘零排放’。”据贵阳海信办公室主任宋金龙介绍,贵阳海信配套厂全都聚集在工业园内,这就可以将上一个工序产生的废弃物,运用于下一个工序,从而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节约企业成本。与贵阳海信类似,贵航产业园也通过在园区内配套产业链,实现了企业间中水、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随着“中水回用”等一系列环保项目与攻坚行动的深入,经开区的“生态之路”已经越走越顺,也越来越宽。
  2013年7月12日,走进位于小孟工业园内的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一栋2层楼的电镀污水处理厂房,伫立在主体厂房一侧。
  “这个设备已经运转了近4个月了。”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署军介绍,2013年3月航空电机公司的“中水回用”项目的设备与技术已经全线到位,经过近4个月的运行,企业已经处理了3000余吨涉及重金属的污水,处理后的2000余吨污水又再度投入了工业生产。
  陈署军介绍,工业经济实现循环式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赶上这个“潮流”,不仅能够让企业受益,还能为企业开辟一个“生态产业链”,让企业在新的产业上占据先机。
  过去,贵航电机老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只是几个大的水池,采用比较简单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沉淀过滤;而如今厂房内价值近600万元的电镀污水专用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量可达380吨,还可将废水通过废水回收系统实现70%的循环利用率。
  据介绍,经开区装备制造企业众多,共有12家电镀企业,重金属污水处理量大,治污工作历史欠账较多。为此,近年来,经开区一方面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建设准入关,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以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另一方面,经开区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把排放关,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定各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禁止无证、超标或超总量排污。并实行重点污染企业排污许可季报制度,加大监测、监控力度,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严把执法关,针对少数企业目光短浅,重利益轻环保,与环保部门打游击战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加大巡查力度,依法严惩重罚。
  在这一背景下,小孟工业园表面处理中心――首个“中国-意大利”政府间环保合作项目落户贵阳。
  该项目建成后,能够创造出20家表面处理企业生产规模,能够满足120家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创造出一个新的“生态产业链”,在促进电镀类企业集聚的同时,还能创造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对于污水不处理,那就造成污染;但是,只是简单处理,不再利用,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经开区生态促进局局长袁瑾介绍,今年,这个项目已经在两家企业落户,电镀废水的中水回用率达到了70%以上。
  项目整体建成后,小孟工业园内的电镀企业将会“重新洗牌”,落后工艺和设备将被淘汰,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水平也会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