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淡化海水进京前要形成“利水型社会”观念用好水资源
红网 姜文来 / 时间:2013-03-18 15:20:20
  据中国经济网2013年3月18日讯 2011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重点示范项目,三年后,淡化的渤海水将沿着高速公路铺设三根管道经唐山市、天津市、廊坊市进京,届时将为北京及管线沿途地区每日运送100万吨海淡水,相当于增加500万人的日用水量,约占全市日均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3月17日《新京报》)
  北京即将“喝上”渤海水,对于严重缺水的北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北京的水源又即将多了一个渠道,水资源安全增加了一把安全锁,值得欣慰。欣慰的同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北京“喝上”渤海水,并非“高枕无忧”,更应树立起“利水”的意识。
  近几十年来,北京为了维持发展,一直在拓展水源,自己的水源远远不能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0立方米,比以色列人均水资源都低很多,于是将水源扩展到河北、山西等邻近省份,这些省份为了确保北京的水资源付出了很大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从流域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水源地从海河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目前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将北京的“水缸”扩展到长江流域,我国有七大流域,其中三个流域将为确保北京的“水缸”奉献珍贵的水资源,占流域总数的42%。现在,将北京的“水缸”扩展到海洋,北京的水源有了海洋水做保障,水资源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即便海水进京了,北京的水问题并不是高枕无忧,它只是北京水源的一个补充,不能彻底地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北京“摊大饼”的扩张,人口的不断积聚,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北京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这种发展模式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得到有效调控,否则,“人口发展-调水-人口再发展-再调水”的恶性循环继续发展下去,是不可持续的,总会有一天出现大问题,不能不予高度重视,开源只是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一个手段。
  北京水资源问题解决还得靠节流,即充分地利用好每一滴水,让每一滴水发挥应有的效益。目前尽管北京市水资源很短缺,但浪费水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自来水跑冒滴漏还比较常见,民众节水的意识还不算高,节水器具的使用还不普遍,尽管北京市的节水水平在全国来说居于前列,但依然有不少的提升空间,节约用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不能因为海水即将进京放松节水,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节水意识,并扎实地将节水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贯彻到底。
  目前,摆在北京市面前的重要问题是治污。北京的水质问题是资源环境问题中重要的问题,在北京市内的河道,除了“京密引水渠”和高粱河水系稍好以外,其他河流水系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北运河水系达到严重污染,不仅引起附近居民的强烈不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都的形象。海水进京意味着用水量的增加,按照生活用水量耗水率推算,将产生70%的左右污水,如果对此不进行处理,污染将会进一步加剧。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需要提高污水处理的级别,必须将污水中氮、磷进行有效的去除,才能确保污水排放不污染环境。
  海水淡化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海水淡化的成本比较高,一吨水成本大约在7~8元,加上运输成本等会更高,这样的高价水如果没有“补贴”百姓是难以接受的。此外,海水淡化会引发一系列的海洋生态问题,自来水管道适应淡化的海水问题也将浮现,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
  海水进京也要促进我们对水观念的改变。“节水型社会”是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但从目前的水资源形势来看,只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努力树立起“利水型社会”意识,即在全社会树立起在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对水资源进行友好保护的意识,全民树立起“利水型社会”的观念,都行动起来不对水造成伤害,我们与水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社会才能更和谐、持续地发展。
  海水进京即将实现,期待以此为契机,逐步树立“利水型社会”意识,让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