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海水淡化企业 原膜
政策法规
Policies
5天两次重磅表态 水污染防治攻坚升级
/ 时间:2021-05-25 00:40:16

凤凰网5月24日讯:近日,水污染防治再次进入高层视野。

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继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持续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整治,着力改善大江大河水质。要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要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中落实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时间再往前推至5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河南南阳考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丹江口水库,并对那里的水质表示了肯定。“在我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几度繁华、几度衰落。历史上很多兴和衰都是连着发生的。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习近平说。

当前,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地区情况更为严重。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地区就以全国0.9%的水资源量、2.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10%的GDP。但与此同时,随着环境危机日益凸显,清洁水质、水域治理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兴流看来,传统水域治理处理方式,化学与微生物手段会带来二次污染与破坏生态平衡的隐患,应该运用新技术,在更精准高效的改善水质的同时,保留水里有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地方发力水污染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世界80%以上的疾病与饮用水有关。饮用水质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水问题就是水质污染。

“水污染防治涉及的方面很多,近年来相关工作发展迅速,政策体系也持续完善。仅地下水就涉及到《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技术导则》等多个政策。水污染治理不仅需要区域协同,并且最终要回归到‘点’上,也就是污染场地的修复和风险管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侯德义表示。

为了防治水污染问题,今年,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再次走到基层中,要求地方提级调度,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确保年内对账销号。

在安徽芜湖,管网工程推动水污染防治走向“治本”,在建设重点工程的同时,同步新建、修复地下管网,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率,真正从根源上治愈水污染顽瘴痼疾,确保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核查到位、整改到位。

在河北衡水,当地生态环境局专门召开了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调度会,要求全力做好重点河湖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总原则,强化精细化保障措施,推动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违规问题排查整治,启动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撤销,按照“十四五”要求做好国考重要水功能区达标保障工作。加强黑臭水体监督监测,推进入河排污口管理向深处发展,重视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工作。

在山东泰安,当地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组织区内各企业对厂区污水、雨水管网进行大排查,重点排查雨、污管网破损、错接和雨水井口管理不规范导致污水进入雨水管网造成河水污染情况。下一步,还将加强对涉水企业的监管,避免出现通过雨水管网排放污染物行为。继续联合区建设管理部开展雨污管网排查整治工作,消除水污染隐患,保障水体水质安全。

各地发力之下,我国水污染治理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

生态环境部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79.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1-4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1.9%,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1%,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新技术赋能水环境治理

除了常规治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也不断地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探索新的方法。

比如,以“空气洁净水洁净”为目标,一些科技企业如掌海科技不断技术攻关,实现了多领域项目的落地布局。江兴流介绍,其与掌海科技自主研发的量子自旋场技术,就曾收到来自国家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机构的实验报告。

据介绍,这项技术可广泛适用于海域污染治理、天然河流湖泊修复、城市乡村内河湖泊治理修复、黑臭水体治理修复、水系统的水质提升、饮用水源地治理修复、自来水厂水质提升、海鲜养殖场水体治理修复等多个领域。在饮用水方面,也能通过不同媒介搭载远程传输信息,改变饮品口感。

不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前,各高校纷纷搭建新的水处理技术,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比如,南方科技大学开发出新的废水降解新技术,大连海事大学则开发出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的高效海水淡化装置。

而在运用方面,不少地方生态环境局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三维建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打通信息孤岛、集成系统平台,为实现水环境治理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和多部门协调联动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云南,滇池流域的水环境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滇池流域水环境信息三维展示系统、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支持系统等部分,就直观全面地呈现了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并以平台为支撑、问题为导向、数据为依据,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权威性作用,及时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判,以监测结果倒逼区域污染防治,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我们很多政策已经出台,未来,只要这些产品能落地,能实现价值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就能够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比如通过评估、抵押、交易、证券化和资本化得到支持。以前,我们是绿色生态脱贫,现在是绿色帮扶,到未来绿色振兴,这也契合未来五大振兴之一的生态振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