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海水淡化企业 原膜
政策法规
Policies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主体优势承担职业技能提升重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时间:2019-06-13 15:57:01

  据人社部网2019年6月12日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注重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着力解决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大力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的又一项重大方略。5月23日,全国部署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指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一场面向全国范围、惠及广大技能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正在迅速展开。
  勇于承担重任,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对于稳定和改善就业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国内外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也因此被摆到了国家有针对性开展三类重点人群职业技能培训的首位。《方案》提出:要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适应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我国的行业企业是广大技能劳动者的用工主体,最了解生产岗位的能力要求,了解员工的履职能力状况,进而了解员工的履职能力差距。因此,行业企业也自然成为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训主体。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是国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必然要求。行业企业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承担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要始终坚持充分发挥用工主体作用的培训工作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善履职能力差距的培训需求;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推广业已成熟的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好职工培训工作;要注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满足企业需要的新型劳动者,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殷切期望。
  借助政策突破,将企业职工培训发展推向新阶段
  《方案》在动员全国各个方面的资源,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任务的同时,关注到了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发展性难题,并在技能提升、产教融合、技能评价、经费提取、资金支持、容错保护等方面,给予了许多政策保障,有的配套政策甚至较以往有明显突破。
  首先,《方案》明确提出: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积极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企业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并承诺政府按照规定给予资金补助或支持,以激发培训主体的积极性,有效增加培训供给。
  其次,《方案》在加强政府引导激励方面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安全技能、转岗转业等培训,以及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
  第三,《方案》明确要求:以国家在失业保险基金中拿出1000亿元为基础,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这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仅如此,《技能提升方案》在重申了企业要将所提取的职教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外,还特别强调了要“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至工资薪金总额8%的税收政策”,并探索推动企业培训中职教经费提取与政策补贴有机衔接的配套机制。
  第四,《方案》明确提出:在严肃工作纪律的同时,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区别对待,保护人们在落实工作中想干事、勇担当的积极性,为企业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职工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第五,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方案》清晰界定了国务院、相关部委、行业企业和群团组织的工作职责,并强调: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推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贯通,鼓励企业拓宽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行业企业要充分借助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给予的鼓励政策、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政府对培训和技能提升补贴、职教经费提取8%税前扣除的“落实”、以及企业培训中职教经费提取与政策补贴有机衔接配套机制的探索推动等,扎实开展职工培训,主动与各级政府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将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多措并举,打造中国高铁工人队伍建设的金名片
  中国中车历来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始终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构建工作机制、完善评价标准、创新工作方法、搭建成长舞台、培训提升素质等方面工作,逐步健全了包括“成长激励、薪酬分配、价值观导向”在内的激励机制,畅通了全球一体化技能人才标准体系下的“5+5”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培育了一支适应世界高端产品制造技术需要的“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队伍。
  实践中,中国中车坚持开展了注重培训课堂与生产现场“零距离”链接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创新开发了独具特色、注重岗位贡献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认真搭建了注重岗位成才的金蓝领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练兵比武舞台,并积极倡导了“高端育才”和“双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新思路,已经构建了以工作业绩考核为核心、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岗位资质认证为基础、以高技能人才评价为重点、同时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具有高铁装备企业特色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高技能人才茁壮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如今,中国中车作为国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10家央企之一,正肩负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神圣使命。就在全国部署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的当天,我国600公里/小时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中国中车下线,标志着国家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实践告诉我们,持续保持以高铁装备为代表的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研发、制造优势,需要我们以培育“大国工匠”为目标,打造一支技能精湛、作风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下一步,中国中车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方案》的工作要求,以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双打造一培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多措并举,加强以国际化、智能制造和精益生产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训;坚持行政与工会合力推动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健康发展;坚持在“比技能、讲安全、干精品、做贡献”竞赛理念下培育实干型员工;充分借助国家的鼓励政策,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认真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勇担重任,发挥好中央企业在技能人才培训领域的示范作用,着力培育“德技双优”的高技能人才,打造高铁工人队伍建设的金名片,为提高广大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保障国家稳定的就业环境,为建设适应时代需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做出新贡献。
  〔作者:刘继斌,系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干部部)副巡视员〕
  相关链接
  2019年6月12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参加人社部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介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关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主体优势承担职业技能提升重任


  主持人: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5月23日,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部署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行安排部署。今天,特别邀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向大家全面介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关工作。首先,请王晓君副司长介绍一下《方案》出台的背景。
  王晓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在4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出部署,明确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对就业带来深刻影响,也对推进产业升级和劳动者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我部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能部门,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牵头起草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并多次征求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培训机构意见,最后向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专题汇报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方案》坚持需求导向,紧紧围绕“稳就业”,强调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明确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出了工作要求。
  5月23日,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部署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努力推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进一步推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要求。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方案》在此基础上,具体确定了哪些目标任务?
  王晓君:《方案》明确2019至2021年三年的具体目标任务。一是在培训数量上,明确今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到2021年要完成补贴性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二是在培训质量上,要求技能人才比重得到提高,明确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要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这一目标是考虑优化我国技能人才比例结构,重点提升培训质量和层次。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投入培训,可大幅提升培训补贴标准,培训层次也会明显提高,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我们将按照培训数量和质量的目标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加大培训投入,让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具备一技之长,让技能不足的劳动者实现职业技能提升,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能力增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主持人:在全国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方案》对行动的组织实施进行了怎样的安排部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王晓君:《方案》以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突出重点群体,以点带面,推动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
  《方案》共5部分19条内容。第一部分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强调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在目标任务中,对近三年的培训数量和人才结构指标提出要求,可操作也可检验。第二部分明确“培训谁”。将企业职工、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作为培训重点。他们的素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稳定性就会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升。第三部分明确“谁培训”和“培训什么”。要把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调动起来、社会培训资源优势发掘出来,有效增加培训供给,扩大培训规模。第四部分明确“如何补贴”。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从培训补贴对象、种类、标准、期限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出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简化补贴申领条件程序,加强监管,保证资金安全。第五部分明确“怎么干”。明确政府工作责任,强调协同推进工作。对于地方要求省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对于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主持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今年出台的《方案》有哪些政策创新点?
  王晓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在于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发动劳动者和培训主体大规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方案》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实现政策突破创新,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一是加大对培训主体政策激励和支持力度。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可根据毕业生就业人数或培训实训人数给予支持;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落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社会培训机构。二是完善培训补贴政策。破除地域、户籍制约,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都可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不超过3次。三是给基层预留制定政策空间。规定省级人社、财政部门可在规定的原则下调整培训补贴、生活费补贴人员范围和条件要求,可将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人员纳入政策范围。市(地)以上人社、财政部门可在规定的原则下确定培训补贴标准。特别是县级以上政府可对有关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解决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问题。四是加强资金支持和保障。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单独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实行专项管理。明确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补助。五是优化培训管理服务。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对项目制培训探索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主持人:听了您介绍的《方案》,可以说政府在全方位、多维度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那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晓君:《方案》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新要求,确定了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三个方面的培训重点。一是关于企业职工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主要目的是适应新产业、新技能的要求,提升职工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提高职工转岗转业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稳就业、稳岗位。为此,《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激励引导作用,促进二者有机结合。适应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重点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努力提升培训层次,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促进职工高质量就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密切关注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支持帮助困难企业开展职工转岗转业培训。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三年培训100万企业新型学徒。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二是关于就业重点群体培训。主要是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各类重点群体,针对其就业创业需要,持续实施专项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他们尽快实现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三是关于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贫困劳动力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加强技能培训对于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意义重大。《方案》提出,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面向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生活费等补贴,加大技能脱贫攻坚力度,促进他们实现技能脱贫。
  主持人:网民们非常关心如何参加培训。如果一个企业职工想要参加培训,应该去哪里培训,能享受什么补贴?
  王晓君:根据《方案》关于企业职工补贴有关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对于企业新录用的职工,如果被录用前是贫困家庭子女或者是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现在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后,给予职工个人或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二是对于企业选派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的职工,企业可以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开展培训,即依托企业培训中心、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方案》规定,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职业培训补贴,由企业自主用于学徒培训工作。三是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或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四是对于技师、高级技师等企业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企业可以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或其他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技师研修培训和高级技师研修培训。符合条件人员可以享受技师培训项目补贴。五是对于企业转岗职工,《方案》明确对转岗职工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行动。企业可以依托相关培训机构对转岗职工开展新岗位所需技能的培训,也可以选派转岗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主持人:《方案》将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列入就业重点群体,对他们重点开展哪些培训,能享受什么补贴?
  王晓君:这个群体一般简称为“两后生”,将他们列入就业重点群体主要考虑到他们学历低、年龄小,发展还未定型,引导他们学习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之路,终身受益。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参加中长期培训或者就读技工院校。一方面有利于全面系统地学习技能,为技能成才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学好技能再就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方案》规定,对“两后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同时给予生活费补贴。
  主持人:有网友提出,要每年完成这么大的培训目标,谁来具体完成培训任务?如何确保培训高质量高标准?
  王晓君:《方案》明确通过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三类培训主体大力开展培训,有效增加培训供给。要调动各类培训主体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来。一是有效发挥企业在职工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是用人主体,最了解用人需求,也最清楚需要培训什么技能。因此,要明确企业在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兴办技工教育。二是充分发挥院校的基础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院校的职责,技工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指导院校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完善专业设置,通过产教融合、校企结合方式,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三是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国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近2万家,这是一支巨大的培训力量。我们要求各地明确培训机构标准,提高培训质量效果,让符合标准的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和发挥作用,要确保所有补贴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合格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开放。
  主持人:近几年,部分地区反映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等问题,《方案》对各地提高培训质量有哪些具体要求?
  王晓君:《方案》针对当前培训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着眼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升级,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增强对培训对象的吸引力。培训内容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劳动者需要,“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加强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等综合性培训,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环保、健康卫生等内容贯穿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二是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成果。加大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人群比重,引导劳动者通过培训实现技能等级提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实现职业发展和工资待遇水平提升。三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培训服务能力。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加强职业训练院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师资、教材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加快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工作。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四是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激励引导。在资金供给上,落实、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同时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既进一步简化补贴申领条件和程序,又注重加强监管,保证资金安全。
  主持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地方政府和人社部门在推动贯彻落实工作方面有哪些考虑?
  王晓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道,共同大力推进。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省级政府要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省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的工作格局。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措施,明确任务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建立工作情况季报、年报制度。市县级政府要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分解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加强工作调度、过程跟踪,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制定专项培训计划,为各部门发挥作用提供政策、资金和工作支持。支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补贴性培训向群团组织、行业协会所属培训机构开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程,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