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政策法规
Policies
国家发改委:2020年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9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公欣 / 时间:2011-05-23 08:01:18
  据中经在线2011年5月21日讯 水乃生命之源。更深一步讲,水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资源的作用亦是任何其他资源都无法替代的。然而,长久以来,淡水资源紧张却一直是全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以我国为例,目前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为严重缺水城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更不足500立方米,属极度缺水地区。
  缺水、水价上涨、节水成为当前使用率极高的字眼。在一片“涨”声中,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一大批城市水价都不同程度上调;在一片“喊渴”声中,海水淡化再次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海水淡化,顾名思义,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指通过水处理技术,脱除海水中的大部分盐类,使处理后的海水达到生活用水或工业纯净水标准,并能作为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是一种淡水的增量技术。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其实,近几年来,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我国采取了涵养水源、兴建水利设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循环使用等一系列措施,虽取得很大成绩,但没有从总量上增加水资源,缺水趋势依然继续加重。
  而海水淡化的一大突出特点是能够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沿海城市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地用水,而且能够就近接济缺水省份,有极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吨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
  早前,我国已有不少专家指出,淡化海水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严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把极为丰富的海水变为淡水有望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但是在海水淡化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中,成本过高却成为“众家之忧”。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分析,海水淡化成本费用与远程调水成本费用相差不大。有业内专家曾持以下观点:调水费用计量的是日常运行费与管理费,而没有计量工程投资费用、引水渠道的土地占用费、设备费以及因引用水而造成的间接损失。如果将这些费用计算在内,那么,远程调水距离越长,成本越高,甚至可能会高于海水淡化成本。而天津、唐山、青岛、烟台等严重缺水的城市位于海滨,输水距离短,建海水淡化工程在经济上较为合理。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国海水淡化的实际产水量已经达到42.5万吨/日。全国在建和待建的海水淡化工程有30多项,全部建成后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195.8万吨/日。
  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指标也已经基本成熟,成本逐步降低,能耗指标下降近90%。目前,我国已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和万吨级示范工程,是完全独立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天津、河北、浙江、青岛、大连等多个万吨级和10万吨级海水利用工程相继投产运营,市场已经形成,骨干企业开始介入。随着大规模海水淡化技术条件的日趋成熟,海水淡化正朝着单台装置产能扩大和淡化厂建设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量增长虽然较快,但目前每天产量只相当于世界海水淡化产量的1%,与日益扩大的供水缺口仍不相称。
  虽然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还比较少,大量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需要依赖进口,使得海水淡化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眼下,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难点并不体现在此处,而更多地集中在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上。
  我国虽已发布《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淡化被列入《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文件中,“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大力推进海水淡化,但仍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细则。除此之外,目前政府在海水淡化领域的财政扶持相对较弱,一些大型海水淡化自主示范工程资金严重缺乏,亟须相关政策扶持。
  尽管如此,海水淡化享受政策全方位“福泽”的日子似乎也并不遥远。日前,笔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以及一系列鼓励发展海水淡化的政策,并有望在下半年陆续推出。据了解,2005年出台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中提出,2020年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90%。而目前我国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尚不到60%,在扶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中,也将明确提出“推进国产海水淡化材料的生产和制造”等要求。
  可以预见,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随着各项扶植政策的逐渐推出和全面到位,海水淡化行业必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