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
曲久辉、侯立安院士赴海口为美舍河治理示范工程点赞
《海口日报》记者 祝勇 石中华 / 时间:2017-12-11 11:14:23

  据海口网2017年12月2日讯 12月1日上午,出席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侯立安参观了美舍河示范段和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两位院士对海口水体治理、湿地保护及修复、全面推行河长制等工作表示肯定。


11月30日,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前排左七)、侯立安(前排左二)出席。(许尔生摄)

11月30日,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前排左七)、侯立安(前排左二)出席。(许尔生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曲久辉作“关于城市供水安全几个问题的思考”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曲久辉作“关于城市供水安全几个问题的思考”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作“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净化对策”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作“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净化对策”主题演讲。


  上午9点,美舍河市第七中学附近广场聚集了许多休闲的人们,两岸上植物郁郁葱葱,一艘木船经过,在河面上荡起层层的波纹。美舍河作为海口市区最长的城市内河,曾经管网老化,雨污混流,数千个排污口一天直排8万吨污水入河,让美舍河变成了臭水河。污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去年年底,工作人员耗时4个多月,逐一排查沿线500多个居民小区,找到所有污水直排的源头。今年2月9日,美舍河5个示范段同时开工整治,短短几个月时间,美舍河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海口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五源河、东西湖等30多个城市内河、湿地的整治也已陆续启动。曲久辉说,海口美舍河治理为海南生态省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美舍河治理能够很好地截污,能够很好地恢复它的生态系统,又能够利用生态系统当中的一些功能来净化水质,这些都值得借鉴,接下来的治水,会少走弯路,调高效率,保证可持续的水环境改善。
  通过展板图片和现场察看,两位院士目睹美舍河的巨大变化,了解到海口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的创新做法。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研究的侯立安说,海口市委市政府对水体治理非常重视,成效非常明显,海口水体治理最大的亮点是充分运用了当地的地势地貌地形,采用一些集中处理和分散点源控制的方法和生物方法。他认为,海口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治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刻领悟,建议海口要进一步加大水体治理的力度,同时要倍加珍惜治理成果。
  副市长文斌陪同参观。
  院士评价海口治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最深刻领悟”
  海口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美舍河,历时9个月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出席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的专家们一致点赞。中国工程院士曲久辉、侯立安实地考察美舍河七中示范段和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后,认为美舍河治理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继续大力推广,提高城市的环境和居民幸福感。 


参加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专家侯立安院士在拍摄凤翔湿地公园美景。

参加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专家侯立安院士在拍摄凤翔湿地公园美景。


  美舍河治理具有高度示范意义
  如果说城市是人的肌体,那么内河就是血管,水质好坏影响着城市健康。海口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美舍河纵贯海口市南北,流经龙华、琼山、美兰3个区,由海甸溪汇入大海,全长约16公里,水域面积68万平方米。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美舍河清澈见底,两岸鸟语花香。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美舍河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让沿岸市民受苦。美舍河常年受到养殖污染、河道两侧每天8万吨的污水直排、长期留存的污泥积存和硬质护岸等问题的困扰。美舍河此前反复治理效果甚微,主要由于河道流经老城区管网不完善,上游存在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协调难度大,河道的水泥护坡更使得自净能力锐减。
  2016年4月,海口市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围绕“生态修复”“服务民生”等核心理念,将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以水体治理惠及民生,用生态修复进一步激活城市的发展动能,提升城市的颜值和价值。美舍河的综合治理,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线,从“本”上治理城市病。通过拉网式的管网排查,共清理339个排水口,解决395户用户错接乱接问题。海口在控源截污上使绣花功夫,终于截断了每天8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随着美舍河的5个示范段修复同时进行,海口摈弃固化河岸的传统模式,转而建设生态河岸和湿地。于是人们看到,岸上混凝土岸线被拆除,转而种植重阳木、椰子等本土树种;岸边亲水栈道铺设出来,红树林也在河道内进行栽种。
  “海口美舍河治理为海南生态省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美舍河治理能够很好地截污,又能够很好地恢复它的生态系统,还能够利用生态系统当中的一些功能来净化水质,这些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接下的治水,就会少走弯路,调高效率,保证可持续的水环境改善。”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说。
  海口水体治理成效非常明显
  在水体治理过程中,海口率先推进河长制试点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195个水体的市、区、镇(街)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成立了市、区两级河长制办公室;2016年12月,海口调整思路,改“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成立市治水办,设立综合组、项目组、截污纳管组、摸排组、园林组、环保组、质监组、专家组、宣教组、讲解组等10个工作组;根据《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将全面加强海口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全市人民环境质量,重现海口“水城”岁月,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湿地城市”。
  曲久辉对海口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新治水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及修复以及将红树林、火山石等本土树木和材料运用到水环境治理中等工作表示肯定。“美舍河治理不光是有技术的经验,同时理念也是非常先进的,特别实现了水和生态的融合。在治理的管理上也采取了河长制,而且河长制又非常到位,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和政策管理以及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海口市的水体修复效果明显,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曲久辉建议,未来海口的水环境治理,在工程和技术层面上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并使之趋于稳定。对于已经治理好的水体还要继续保护,在控源截污方面还要进一步下工夫。
  作为美舍河5个生态修复示范段之一,凤翔湿地公园位于琼山区凤翔路两侧、椰海大道北侧,以凤翔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有一块海南最大的人工梯田湿地,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公里,是人工建造控制的强化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水量可达5000吨,远期1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融合了10项中国科学院水处理专利技术,人工梯田湿地共有8级,每一级都有粗石子、细石子和生物填料颗粒填充的过滤层,污水层层净化,对水体全面改善。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作为我国著名环境工程专家,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他说,海口水体治理的成效非常明显,海口水体治理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当地的地势地貌地形,采用一些集中处理和分散点源控制的方法,包括还有一些生物的方法。他认为,海口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治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刻领悟。
  “美舍河的水比治理前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侯立安说,一是我国对水体黑臭的治理有明确要求,海口美舍河经过治理水质能够达到Ⅴ类标准,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能不能通过进一步把现在的五类提升到Ⅳ类或Ⅲ类,甚至更好;二是把水体治好了千万不能让其反弹,这就要求管理上下功夫,把治理好的水保护好,使之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生态景观。
  美舍河生态修复疏理文脉高度提升城市内涵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水体问题突出。针对水污染途径多元、水质安全隐患多样的现实威胁。侯立安提出,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海水、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从源头消减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水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推进净水行业由环境污染控制向低能耗、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健康的绿色方向转变,提高再生水处理回用绿色化水平,推进流域源洁流清。
  海口的水体治理也在践行侯立安提出的这些理念。海口将治水融入生态修复,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河道两边的绿带空间构建起“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效果,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发挥治蓄与增强排涝的功能。目前,美舍河综合治理项目一期5个示范段基本完工,岸上树木、河中水草,鸟儿欢鸣、鱼儿嬉戏的景象重现。而凤翔湿地公园更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空间,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公园在提升水体环境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水系周边土地的综合利用及价值提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会结合,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美舍河不仅是一条美景之河,也是海口地区的文脉之河,串起了一座城的古今岁月,留下了一座城的胜景遗迹,沿岸汇集了海南文化体育公园、府城、五公祠、仙人峒、南溟古刹——大悲阁、海口老城等全省最重要的人文历史场所,南洋文化、海南本土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侯立安说:“谁也不愿意在黑臭水体周边生活,但如果治理好了,就是一道美丽的水景观,打造出城市水文化,就会让城市更加增色。”
  “周边的居民如果60%认为水体是黑的、臭的,那就必须治理,黑臭水体治理达到相关的数据标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官标准,就是要90%的民众认为水体不黑不臭了。水环境的改善,会让周边居民提升幸福感,也会让更多居民参与到水环境的保护中来。”侯立安说。
  近些年,曲久辉在水质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国际创新项目奖2项……2009年,曲久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对待水污染,技术治理的只能是过程和末端的污染,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于发展模式的创新、在于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曲久辉表示,要构建一套绿色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它不是灰色的,是绿色的,绿色的标志就是再生的,过程是清洁的,我们可以回收能源、回收资源,可以回收利用这其中的水;这个过程当中是没有风险的,它不仅是源头控制,削减了风险,而且在处置过程当中它也规避了风险,它应该是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管理、可持续作用的。所以,未来的城市水系统,它应该是建立在一种全新的概念之上,特别是在排水当中,能建立在标准和效应协同控制之上。
  “从技术本身看,治理水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很多情况下,环境污染是多介质的交互作用,水、气、土壤之间相互影响,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综合考虑。”曲久辉说,如氨从畜禽养殖场排放到土壤和水体,也会挥发到空气中促进雾霾形成,具有典型的污染物多介质传输特征。那么治理的过程也应该从水污染的复合性和非线性特征出发,构建并实施系统和综合治理、污染物资源化和能源化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