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邵益生:国家水专项让“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
《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 / 时间:2017-10-30 08:06:58

  据中国经济网2017年10月22日讯 水是万物之源。随着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日益频繁,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正在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突破了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1000余项关键技术。推动太湖、巢湖示范湖区消除劣五类水体,洱海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至Ⅲ类,淮河重要支流贾鲁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开始改善、干流水质明显好转;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技术支撑500余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研发大型臭氧发生器、超滤膜组件膜材料等关键材料和设备,形成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
  说说我的获得感:


国家水专项技术副总师兼饮用水主题专家组组长邵益生


  国家水专项技术副总师兼饮用水主题专家组组长邵益生: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作为国家水专项技术副总师和饮用水主题专家组组长,我的工作是带领研究团队构建我国“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并通过示范应用,为保障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提供技术支撑。
  这些年来,我深刻感受到我国饮用水领域的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饮用水水质显著改善,老百姓饮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据有关部门抽查结果,目前全国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已由新标准实施初期(2009年)的50%左右提高到了95%以上。同时,有效遏制和排除了突发污染事故引起的供水安全隐患,避免了类似于松花江硝基苯污染、太湖蓝藻爆发等事件导致哈尔滨、无锡等大城市全面停水的危机。在这背后,国家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创新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当前,一些制约我国重点区域饮用水安全达标的技术难题被攻克。针对太湖流域水源存在高藻、微量有机物、高氨氮等问题,我们攻克了藻类及消毒副产物协调控制、冬季低温氨氮处理等技术难题,有力支撑了这些区域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针对南水北调受水区多水源供水局面,形成了管网水质稳定识别与控制技术,有效化解了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管网“黄水”风险。上述技术成果在太湖流域、南水北调受水区等重点流域实现了综合示范应用,建成示范工程30余处,惠及人口超过8000多万。
  5年来,饮用水全过程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业务化等管理难题得到破解。适合我国特点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检测方法正在形成,供水行业水质检测和监测标准化、规范化正在强化。城市供水水质督察、供水企业规范化管理等饮用水安全监管技术已纳入全国饮用水安全监管业务化运行,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的要求,促进了我国饮用水安全监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我国供水关键设备材料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生物毒性监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移动式监测车等水质监测、预警装备填补了多项空白。国产化超滤膜组件在我国膜法净水厂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70%。大型臭氧发生器等关键设备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价格比市场同类进口产品降低30%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35%以上,逐步替代了国外品牌并已打入国际市场。
  当前,我们致力于优化提升水专项研发的科技成果,提升技术含量,并将其及时转化为标准、规范和技术方案等标准化文件,推动水专项成果转化和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为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