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江连洲团队研发的技术装备已在全国18家企业推广应用
《黑龙江日报》记者 衣春翔 / 时间:2017-05-26 06:47:53

  据黑龙江新闻网2017年5月25日讯 4月下旬,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江连洲教授又一次连续熬夜工作超过了10天,因为这一次,他要代表黑龙江展示最新的重大科技成果。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江连洲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江连洲教授


  日前,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开幕,科技部专设“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东北农业大学凭借“生物酶法联产植物油脂与蛋白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成为我国农业领域3所参展高校之一。这个项目的带头人就是江连洲,而这一项目,还曾获得2014年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颁发的2016年全国唯一一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从1987年至今,江连洲一直坚守在黑龙江,坚守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在大豆精深加工研究及产业化方面躬耕30年,使大豆变成了黄金产业。
  记者问他,是什么让他走上了大豆科研和产业化之路?江连洲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国外主办方自豪地向他提起,该国的大豆精深加工技术先进,并说中国是他们的消费大户,他们的蛋白和磷脂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特别高。主办方骄傲的语气刺痛了江连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扭转这种局面。“那时候我已经不年轻了,但那种不甘心的感觉,直到今天我还深刻地记在心里。”江连洲说,“作为一名食品领域的科研人员,最高追求不就是要让国家的科技实现超越,让最新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服务国家,服务百姓吗?”
  于是,江连洲决心把做好大豆精深加工方面的科研和产业化工作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这一做就是30年。
  当时,国内做大豆精深加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江连洲只能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摸索、探求。
  江连洲的同事回忆,当时江连洲几乎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基本上是出了食堂就进实验室,有时候干脆就在实验室里睡,连家都不回。
  江连洲告诉记者,当他和他的团队因“大豆磷脂深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和“大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两次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时,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自1996年开始,江连洲带领他的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食品学院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通力合作,历时15年,通过“九五”至“十二五”国家、省部级近40个课题的支持,开展了大豆蛋白生物改性、醇法连续浸提浓缩蛋白、功能肽生物制备、乳清废水动态膜超滤、油脂酶法精炼及功能因子开发等一系列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大豆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提质增效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大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大豆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为我国大豆科技和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江连洲成为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业部大豆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并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个奖项。
  但江连洲并不满足,最近这些年,他又开始致力于研发绿色安全、营养健康、高效环保的食用油制取新技术。他说,“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主要以压榨法和浸出法为主,普遍存在油料资源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作为一名大豆研究者,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与开发,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以我国主要油料(大豆、花生等)为研究对象,江连洲主持完成了“生物酶法联产植物油脂与蛋白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油料生物解离同步提取功能蛋白等关键技术,建立起生物法同步制取植物油脂与蛋白技术体系,开辟了油脂绿色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了解,江连洲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新技术装备已在全国18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建立生产线45条,累计创经济效益64亿元,其中9家企业近三年新增利税7.1亿元,创汇2.1亿美元,节支4600万元。
  江连洲说,“我和团队将继续瞄准国际前沿研发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大豆高值化利用,延伸大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采用绿色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产品,增强我省大豆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