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海水淡化企业 原膜
科技动态
Technology News
味精闭环生产新工艺应对行业“多事之秋”
《中国食品报》记者 邱德生 / 时间:2007-08-27 08:04:11
  据中国食品商务网2007年8月25日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味精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的总产量已达170多万吨,并出口到50多个国家,该年销售收入近180亿元;利润亦不错,近15亿元。但味精行业的环保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该行业因此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高污染行业而加以重点监控,有关味精企业污染环境的报道也不时见诸媒体。
  前不久,一则“味精将不再评中国名牌、已获得名牌的企业可使用至2008年9月”的消息,在味精行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名牌企业将面临被“摘牌”的困境,环保问题已成为行业瓶颈;加上动力燃料及原辅料价格不断上升,难怪不少味精企业的老总感叹“行业已进入多事之秋”。
  生物化工专家徐昌洪教授认为,味精行业要走出“多事之秋”,关键是观念需更新、技术要创新。
  据徐昌洪教授称,观念需更新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味精行业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味精生产企业必须认识到加强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已经成为全行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味精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任务再艰巨,企业也必须完成,绝对不能再采取诸如“搬家”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里所指的搬家是指一些味精企业为了逃避责任,把“麸酸(谷氨酸)”的生产工厂从城市搬到农村、从东部搬到西部、从沿海搬到边疆;在搬家的同时,也把污染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带到了农村、西部和边疆。
  徐昌洪教授告诉记者,技术要创新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并与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耦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同时,做好能量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工作、降低能耗。
  徐昌洪教授按照上述技术创新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发成功了一条无三废排放、资源充分利用,又可节能的味精生产工艺路线,这种工艺叫作“味精闭环生产新工艺”,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采用超微滤膜去除菌体、蛋白质、多糖、色素、重金属盐等高分子杂质,这些杂质特别是菌体、蛋白质、多糖及色素,会降低谷氨酸的结晶性和结晶纯度。除去这些物质,有利于提高味精的结晶收率及结晶纯度。
  2、超滤截留液经硫酸水解后,菌体、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多糖变成了单糖,可溶性钙盐变成了硫酸钙(CaSO4)沉淀,它们经过滤后,再套回到渗透液,不仅使超滤的提取收率达到近100%,而且,水解获得的氨基酸还有促进谷氨酸结晶的作用,对谷氨酸结晶有利。
  由于超滤截留液最终要套回到渗透液,故超滤膜的浓缩倍数不必设计得很高,一般5-6倍即可,这样超滤的平均通量(即透过量)就较大,超滤需配备的膜面积亦较小,电耗和投资亦会大幅降低,故超滤膜的作用在本工艺中获得了最佳的发挥。
  3、结合新的生产工艺,科学套用谷氨酸与味精结晶母液,不用“离交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离交”带来的污染。
  A、谷氨酸结晶母液经ED(离子交换膜)脱除小部分盐后,套回结晶工序,可使谷氨酸结晶收率提高到98%以上;并能将酸性母液的蒸发量降低60%以上,可节约能源。
  B、将味精结晶母液套用,可以纯化粗谷氨酸,能使谷氨酸纯度达98%以上。纯化谷氨酸的洗液再往前套入酸水解液中,不仅可回收洗液中的谷氨酸,而且可把味精母液中带来的焦谷氨酸水解为谷氨酸,一并送入谷氨酸结晶工序加以回收,对提高味精总收率十分有益。
  据悉,目前味精行业采用的“离交工艺”即“离子交换工艺”,该工艺产生污染的原因为:谷氨酸结晶后的母液需要添加很多硫酸,才能降低PH值,谷氨酸才会被离子交换柱上的树脂所吸附,之后用氨水洗脱、回收谷氨酸。采用这样的工艺,虽然回收了谷氨酸,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硫酸氨废水,从而产生污染。
  4、该工艺在谷氨酸结晶、味精结晶、硫酸铵结晶方面,均采用蒸发与冷却耦合连续结晶工艺,不仅结晶收率高,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节能效果显著。
  5、该工艺可用来建新的味精工厂,也可用于改建老厂,改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原有的装备。
  徐昌洪教授告诉记者,“味精闭环生产新工艺”,是集国内外味精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膜分离及蒸发结晶等现代化工单元技术而开发出来的;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行业内不少有识之士的支持,也遭到不少人的怀疑、甚至反对。目前,味精行业已步入“多事之秋”,将这条闭环生产的新工艺提出来,就是想借此时机对其进行全面推广。徐教授衷心地希望与味精行业的中国名牌企业合作,让这个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早日走出“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