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海水淡化企业 原膜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广州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获成功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张勇 / 时间:2018-04-02 06:38:11

  据南医三院官网2018年3月22日讯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首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治疗的病人在治疗8日后顺利下机,这标志着南医三院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台阶。
  来自河源的22岁小伙子黄某,春节后不慎染上了一次严重的”感冒”,持续高热、腹泻,先后在当地县、市级医院予抗感染、退热等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五天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考虑未排急性心肌炎,紧急转至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给予积极的无创辅助呼吸、抗感染等治疗,但病情仍迅速进展,检查提示肺、肾、心等多个脏器严重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在心血管内科发出会诊抢救后,重症医学科团队第一时间介入,病人很快转入重症医学科一区,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肾脏、消化、中枢神经系统),APACHE(疾病危重评分)评分42分,预计死亡率>93%。 并且很快接受了机械通气、CRRT等一系列抢救治疗。但不幸的是患者病情仍持续恶化,呼吸机参数不断升高,在纯氧吸入及呼气末正压高达25cmH2O的条件下仍不能满足其呼吸需要。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仅能维持在75%,病人又一次到了生死关头!
  重症医学科主任杨翃立即组织科室全体医师、护士进行讨论,并迅速组织多科联合会诊,认为患者目前重度呼吸衰竭,生命体征无法维持,随时可能死亡,急需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才有机会为进一步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目前来说唯一能够维持患者生命、为后续救治赢得时间的只有体外膜肺氧合。但患者目前条件根本没有转运外院条件,虽然杨翃主任早已具有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但因我院尚无相关设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情急之下杨翃主任立即联系广州多个医院、机构,最终联系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该院刚刚购买一套尚未启用的ECMO设备,而兄弟医院顺德医院ECMO团队也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援助。
  虽然如此,但目前来说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仍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治疗,出血、血栓、溶血、损失、感染等并发症都并不少见,而支持时间越久,风险越高,费用也十分昂贵。另外ECMO人工循环建立、维持还是撤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之高,哪个地方出错,对病人都是致命危险。杨翃主任在征得家属意见并立即报备医务科后,决定对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支持,同时要求全体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精细管理。并立即组织李芬、马炜全、谌鸣、张勇医师成立专门ECMO治疗医师小组,吴垒、杨洪培、李桂林、王洪飞等护士为专门ECMO护理小组。


广州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获成功


  在杨翃主任指导下,顺德医院ECMO团队提供了协助,迅速建立了ECMO血管通路,体外膜肺转流成功,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生命体征逐步稳定下来。经历8个日日夜夜,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高强度的监护治疗后,患者病情最终不断好转,终于在第八天顺利下机。
  这是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第一例使用ECMO V-V转流方式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为了确保成功,也为了累计宝贵的第一手经验,杨翃主任、邓佩英护士长带领体外生命支持小组成员,牺牲休息时间,日夜奋战在患者的床旁,轮流守护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指标,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同时,为了使全科的护士都能熟练的掌握ECMO的全新抢救模式,促使每一位护士更好更专业的管理该患者,邓佩英护士长迅速组织全科护士对该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分析讨论护理重点、难点、护理注意事项,做到边参加急救,边学习摸索ECMO治疗中的护理新问题,为整个救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据介绍,传统呼吸机对于重症肺炎、ARDS患者支持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死亡率高。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突破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让肺休息”的新概念,为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简称,它是体外循环技术衍生而来,是通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机器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脏、肺功能,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该技术在南医三院ICU的首次成功应用的经验,将为更多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