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升级正当时
《天津日报》 / 时间:2007-04-09 08:32:22

  据北方网2007年4月6日讯 日前,单套装置日产水1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正式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通水。据悉,这是目前中国单台产水能力最大的项目,并首次实现了大型海水淡化主体设备的自主加工制造。去年,“2006海水淡化及再利用技术国际会议”在津成功举办,让海水淡化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如今,人们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依然高度关注。海水淡化在天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海水淡化及再利用产业在津门发展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部分企业。
  为促进全球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国际脱盐协会与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将于4月中旬在新加坡举办“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高峰论坛。届时,来自全球各国政府、机构以及水工业界的高层管理者将云集新加坡,讨论研究促进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及水再利用政策的完善。据悉,本市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将出席这次高峰论坛,交流信息、推进与世界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界的广泛合作。
  海水淡化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2006年12月28日,单套装置日产水1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正式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通水。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台自主制造的万吨级海水淡化设备,由宝成集团引进法国威尔公司(ENTROPIE)全套技术完成。2006年年初设备正式移交泰达新水源公司,在完成了全面的安装调试后,正式投入运营。
  据了解,除正式投产的日产水1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外,在“十一五”期间,一大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将在津建设完工。例如,为大乙烯工程配套的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由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项目总投资额为7.5亿元。一期建设规模为日产淡水10万吨,将于今年年内建成。2008年后,二期建设规模将达到日产淡水15万吨。塘沽20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北疆电厂和大港电厂各20万吨/日海水淡化等项目正在筹建之中。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天津海水淡化供应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日产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建成通水,天津海水淡化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海水淡化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一方面表现为是众多企业空间上的集聚,另一方面内部产业链体系正不断完善。”天津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海水淡化与利用的整体水平在全国保持着领先地位,“对天津这样一个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沿海城市来讲,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天津市发改委高新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是国内较早开展海水淡化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港电厂就在全国率先引进了2套日产3000吨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2003年建成千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2004年建成2500吨/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他认为,近来单套装置日产万吨海水淡化工程的建成,说明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在产业化方面天津开始加快步伐。
  据悉,目前天津每年的海水淡化能力达到500万吨,在建项目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000万吨,直接利用海水14亿吨。《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天津市淡水资源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天津市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由本地和引滦水源供给。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王世昌表示,水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海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天津经济的不断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深入,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王世昌教授认为,“现有技术水准下,每吨淡化海水价格为5元左右,这与过去相比已有了较大的降幅。今后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效应,未来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从而进一步降低采用淡化海水工业企业的成本。”在价格杠杆作用下,选择利用传统淡水还是用淡化海水作为工业用水,成为沿海工业企业,特别是电力、化工、石化等需要用优质水的企业权衡的问题。
  《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中预测,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到2010年,天津市海水日淡化量将达到50万立方米,海水淡化年生产能力达1.5亿吨以上,年海水直接利用量达40亿立方米以上。据测算,到2010年整个滨海新区对水资源的净需求量将达到4.88亿立方米。滨海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海洋化工、冶金工业、汽车机械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产业群。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群的集聚对包括海水淡化在内的高品质水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市场。如:大港石化园区建设的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蓝星天津化工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滨海新区做好海水淡化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单是解决制约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研发到生产 产业链不断完善
  天津是我国较早实施海水淡化的地区之一,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随着海水淡化应用的深入,天津海水淡化产业链正不断延伸。《天津市海水淡化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海水淡化建设和运营体系,以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和海水淡化成套装备制造为主要内容的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本市建成我国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加工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作为海水淡化产业链的最前端,研发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海水淡化产业创新集群已初见端倪。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有关高校的相关院系,是天津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有力支撑,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形成强大的复合优势,进而将天津建成我国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据介绍,海水淡化所设计制造的日产500吨集装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已出口到国外,自主设计的日产3000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也已投入运行。《天津市海水淡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加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国家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心,为国家及本市提供海水利用方面的重大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支撑。”
  在海水淡化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方面,天津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启云表示,实施大规模产业化之后,企业仍保持着积极的研发投入,自主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MF(连续微滤)、MBR(膜―生物反应器)、TWF(双向流)等三大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拥有这些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王世昌告诉记者,在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量回收、新型膜蒸馏等关键技术方面,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正加大研发力度。
  随着天津海水淡化创新集群的壮大,技术研发实力不断提升,相应配套装备加工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由于装备制造业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直接影响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以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宝成集团等企业为代表,天津已经在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企业集群和产业规模。在膜材料和膜组件、污水膜处理、能量回收装置等设备制造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要发挥天津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能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改造机械制造与加工工业,支持发展成本低、效率高、竞争力强的蒸馏法和膜法海水淡化技术与成套装置,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加工制造基地。
  天津宝成集团总裁助理翟爱忠介绍说,天津滨海新区日前建成的日产1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项目,采用的主体设备由宝成集团加工制造。他告诉记者,“企业加工制造的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达到了各项设计要求,受到有关各方的肯定和好评,一些跨国企业开始接洽宝成寻求合作。”据悉,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和设备供应商之一意大利英波基洛集团已与宝成集团草签了承接阿联酋迪拜50万吨海水淡化设备的加工制造合同。天津宝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张振宇表示,在《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了实现海水淡化设备的国产化,对此宝成集团专门建设了近20万平方米的海水淡化设备和环保设备加工基地,“今后,企业将逐渐加大产品中包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
  市发改委高新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目前,大规模海水淡化的关键设备主要由发达国家提供,年销售额已近百亿美元,每年保持着近20%的增速。“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形成了天津对淡化海水的需求。深厚的研发技术,以及良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为天津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有效地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天津加工与配套的条件,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国内膜技术领军企业,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国家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年产100万平方米中空纤维膜产品产业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1.2亿元人民币,厂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目前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中空纤维膜生产基地。杜启云表示,凭借企业在膜产品、制膜工艺和设备上的优势,取得了国内外大量的订单。新加坡首家海水淡化工程――圣诺哥能源公司电厂采用的就是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整合资源 实现产业跃升
  市科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最近天津市的5个单位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的12个课题,其中9项为天津市主持实施,将获得国家科技专项经费6485万元,占总经费的80%。他认为,“天津市的海水淡化之所以在国内保持领先,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重视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在《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依靠科技持续创新,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天津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立足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创新相结合,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相结合,重大工程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突破海水淡化及利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促进产业的发展。他认为,在滨海新区实施海水淡化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将具有“一举多得”的效应。发展海水淡化与利用事业、实施“海水开源”,培养和形成一条集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相互衔接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拓展滨海新区发展空间,综合效益巨大。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125个国家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日产淡水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中国海水淡化日总产量约3万吨,为全球总产水量的1%。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水淡化技术起步虽早,但研究水平及创新能力、装备的开发制造能力、系统设计和集成等方面与国外仍有差距。天津在海水淡化发展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关专家指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既有技术层面的难题,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
  从技术层面看,王世昌教授认为,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化规模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天津在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时,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例如,由于渤海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冬季水温又过低,在海水预处理方面形成了一些技术难点,相应处理成本也较高,这需要针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专家还表示,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淡化海水的成本;同时还不能忽视海水淡化过程中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张振宇认为,国内一些企业还存在粗放加工、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而且缺乏特种设备制造能力,宝成集团目前更多地是以制造加工为主,但今后将发挥自身优势向研发环节靠近,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工艺设计方案。
  从外部环境来看,海水淡化发展的政策环境还有待完善,政府应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市发改委高新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仅依靠市场行为发展海水淡化装置制造产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产业难以快速成长,国家应积极助推和引导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从海水淡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无一不在税收、投资、市场准入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此,《天津海水淡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扶持的相关政策,例如,免除海水淡化企业用地的出让金、免除海水利用企业的海水资源税、海水淡化建设项目享受全额贴息贷款、将海水淡化的专用供电、供水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水净化器

被麦当劳中国发展有限公司确定为

麦当劳餐厅专用的水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