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改善工艺“药黄金”黄姜获第二次“生命”
《陕西日报》 / 时间:2006-10-29 10:36:05
  据中国经济网2006年10月27日讯 素有“药黄金”之称的黄姜,如今在旬阳县又获得第二次“生命”。经过旬阳县及中、省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日前,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技术在旬阳诞生。这项新工艺每加工1吨黄姜皂素比传统工艺减少30%左右的硫酸消耗,减少20%以上的燃煤消耗,减少80%以上的水消耗,而且通过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比传统工艺增加经济效益50%至1倍。
  2002年前,旬阳县黄姜种植加工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最高时曾突破30万亩,加工企业发展到10多家。但进入2003年后,这些企业效益普遍不佳。昔日“药黄金”为何变成“烂草根”?剔除市场因素,主要是黄姜加工号称“废水之王”,每生产1吨皂素往往要排出500吨废水和8到9吨废渣。要使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国内还没有可供直接利用的成熟技术,而且处理一吨废水需要5元甚至10元以上,使许多企业难以承受。
  由于黄姜加工排放出大量超标的废水,黄姜行业已对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构成了威胁。中央领导2005年5月针对黄姜加工业的污染问题曾经批示陕西:要及早改进黄姜加工工艺,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污染。
  2004年,在县计划发展局牵头下,旬阳县在恒源生物化工公司组建了项目研究组,潜心研究黄姜加工工艺。经过反复试验,黄姜生产水解干燥物提取淀粉工艺终于在2005年6月通过了安康市科技局验收,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省环保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又组织成立研发小组,对恒源生物化工公司加工工艺进行测试并提升研究;2006年1月至今,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博士牵头,以中国环境科学院名义参加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各路专家齐聚旬阳,联手进行科技攻关。目前,他们研制出的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黄姜加工中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困境。该技术用针磨将粉碎的黄姜撞击到一定细度,使其细胞壁遭到破坏,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利用纤维渣、淀粉和皂甙的物理特性,用带式压滤机进行浆渣分离,将带式压滤机分离出的纤维渣制作食用菌和清洁炭,将沉降式离心机分离出的悬浊液经沉淀、膜分离、浓缩后,采用无发酵工艺生产水解干燥物,分离出的淀粉再清洗精制烘干后制作食品,实现了黄姜生产水解干燥物提取淀粉生产工艺的工业化大生产。
  目前,全国以黄姜为原料的皂素生产企业超过200家,主要集中在汉江流域的湖北省和我省。我省常年种植黄姜面积就有6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50%,有80余家皂素生产企业,加工量占全国的50%,其中汉江流域的上游地区旬阳县现有黄姜水解物厂13家,年生产皂素能力760吨。据统计,每加工1吨鲜黄姜,约产生5吨废水;每生产1吨皂素,能产生500~700吨废水,每吨废水中含有近20公斤淀粉转化的有机物,污水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因为缺乏有效处理皂素废水的技术,经过水解和洗涤排出的废液含有大量的无机酸和有机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这些皂素加工企业的废水基本上未经治理就直接排放,如果每家按年排放3万吨计算,仅我省的总排放量就达240多万吨,污染程度仅次于造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