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海水淡化企业 原膜
工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中科院理化所正为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产业化融资
《中国科学报》记者 周熙檀 / 时间:2013-07-16 09:53:10
  据科学网2013年7月16日讯 “高利润就是高技术”,就基础研究而言,这个命题显得多么不可思议。然而,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产业化实践中却深有体会。产业化失败,将板子打在合作方身上,不如从技术成熟度和工程化水平上找原因。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前任主任黄勇,和现任主任季君晖一起坐在办公室里。同时采访两位主任,记者多少有点“应接不暇”。
  和典型的科研人员相比,他们有很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可谓滔滔不绝,显示出产业技术人才的特点。有时跟记者聊着聊着,又为对方的产业化项目提些意见和建议。
  “高利润就是高技术”、“直接输出技术包”、“组合技术中最弱技术决定产业化成败”……这样一些理念和经验,将工程中心的探索总结为一部产业化圣典。
  2009年2月,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组在黄勇带领下,开展了高分子功能材料在能源、环境、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以及工程塑料的改性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中关村自主创新展示中心中,有一台年产能力为10万平方米的静电纺丝设备。这就是实验室研发人员自主创新设计并加工了世界上第一台经纬双向静电纺丝设备。
  研究组利用新型工程塑料加工技术电纺丝技术,开展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纳米纤维隔膜制备的中试和产业化研究。“纳米纤维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技术中试研究”为北京市重大产业化项目,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首钢总公司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完成,总投资共4300万元人民币。
  目前已经建成了年产30万平方米的世界上首台经纬双向静电纺丝设备,并于去年底顺利通过验收,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纳米纤维隔膜的产业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2013年,公司将再融资1亿~1.2亿元人民币支持100万平方米/年规模产业化示范线阶段的工作。“预计2018年在北京形成1000万~1200万平方米/年的生产规模。”黄勇说。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组另一个成果是用于人造板材的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系列技术,其中已有部分实现产业化。无醛粘合剂是在水性高分子粘合剂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具有生产过程无污染、使用过程中无毒害、成本低、活性期长、粘度适中、预压性、耐老化性能好等诸多优点。
  由于目前市场混乱,鱼龙混杂,缺乏标准,因此导致企业投入谨慎。该项目的产业化工作正在推进中,黄勇认为,现在正是机会,“目前传统人造板材的产能过剩,企业生存状况不好,亟须技术突破和新产品的开发”。
  纤维素基高效水处理吸附材料的研究,已经研发出很好的重金属吸附材料,特别是对饮用水中微量重金属,如砷、氟、汞、铜、铬、铅等的高效吸附。目前正卡在器件工程化技术突破的关键阶段。这个过程已历经一年多,尚未找到很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