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膜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热门标签:
水利行业 最大反渗透式
会员快报
Express News
姜忠义教授仿生膜技术入股宝恩生物成立水一方膜科技
《沧州日报》记者 / 时间:2015-01-26 17:12:24

 据今日渤海网2015年1月20日讯 路面硬化完成,桩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虽然正值隆冬时节,但位于渤海新区的沧州水一方仿生膜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这个投资5亿元的项目高新“味道”十足。“项目建成后将生产抗污染超滤膜,这种仿生膜可以被广泛用于海水淡化、生物医药等行业,易清洗、可以再生,更重要的是生产过程几乎不产生工业废物,排放也很少。”项目投资企业河北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军介绍。
  绿色环保、高科技的背后,是一段“无中生有、股权换技术”的产学研合作佳话。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姜忠义,是国内著名的仿生与生物启发下的膜和膜过程研究专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几年前,姜忠义和他的课题组研制的仿生膜取得技术突破,但却面临产业化难题。
  闻讯之后,李彦军敏感地察觉得机会来了。“通过朋友关系,我们和姜教授取得了联系,希望合作使这项技术实现产业化。这项技术应用前景很广阔,将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
  但是竞争无处不在。与宝恩生物同时盯上这项技术的企业还有好几家,并开始进行持续跟踪,李彦军顿时感觉充满压力。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得有更好的条件。抱着这个想法,李彦军希望姜忠义课题组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企业合作。
  “姜忠义课题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用技术作为股权,硬件由企业来建设,未来根据受益情况进行分红。这种形式得到了天津大学的同意,我们也最终得到了这项技术。”
  最终,宝恩生物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水一方膜科技有限公司,姜忠义课题组获得部分股权。这项技术也最终得以落地。而科研人员成了企业的股东,企业有了坚强的技术支撑,研究单位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实现了三方共赢。
  技术股权这种形式,不仅让宝恩生物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为企业获得了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我们与天津大学的合作,不只是把一项高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这么简单。姜忠义课题组未来还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一方面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加强研发,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他们还将对企业营销提供技术支持。水一方项目进行市场推广,是离不开技术支持和进步的。”李彦军说。
  科研人员也能享受新产品利润分成
  赵磊是南开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虽然研发能力出色,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留校,而他又不愿意离开天津生活。
  通过协商,李彦军最终说服了南开大学,由企业担负赵磊的工资待遇,赵磊则继续留在学校帮助导师研发企业的新课题。这种模式最终得到了几方面的认可,既解决了公司的实际需求,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实现了双赢。
  “对于宝恩生物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高层次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虽然现在企业规模对高端人才吸引力有限,但通过校企合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企业与院校签定了合作协议,付给院校一定的合作费,但因经费分配问题,难以发挥一线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我们让合作院校科研人员与公司在职的研发人员一样,享受新产品销售利润提成,新产品实现利润按比例定期支付给项目研发人,不再通过院校及课题组进行分配。而且,他们以公司名义发表的文章、申报的项目、申请的专利一样享受公司研发人员的奖励待遇,这一下子就调动起了积极性。”
  在与南开大学高分子所树脂聚合课题组合作中,宝恩生物把吸附树脂产品的基础研究全部外包给该课题组,每年付给该课题组一定科研经费,产品投入市场后,课题组研发人员还能享受利润分成。这种模式如今已成为宝恩生物的创新法宝。
  灵活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了研发人员参与企业科研、生产、销售的积极性,实现了公司、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三方共赢。
  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基础研究,宝恩生物负责中试及应用研究;规模生产及销售转化由公司的生产和营销部门负责,科研部门参与技术服务及售后,而科研院所的课题立项由公司的营销部门提供市场调研信息。“通过深度合作,我们能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并实现共享,在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能够快速跟进国内外同类新技术,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
  李彦军表示:“每年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有大量研究生、教授专家到宝恩生物中试车间做试验,这期间我们请他们为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共同交流并解决科研中的问题。这些资源是花钱也买不到的,真正在高端人才使用上做到不求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专家从后台走向一线,让企业走向卖技术
  “近年来,企业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现在企业每年技术外包服务收入已经突破百万元,这在以前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李彦军的话语中透着兴奋。正如李彦军所言,“卖技术”的甜头正是与高校院所合作的结晶,也是企业从一家化工企业转型为生物技术企业的关键。
  去年,北京一家制药企业研制的一种新药物因为找不到好的分离介质,导致成药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造成很大损失。经过北京中药管理局联系,这家企业找到宝恩生物寻求帮助。
  为解决这家企业的燃眉之急,宝恩生物联系了多位专家,经过数十次试验,终于成功地为这家制药企业研发出专用分离介质,这项新技术也因此成功申报发明专利。
  这次设计研发生产的模式让宝恩生物收获了一种新的产销模式。“公司原来营销模式比较单一,通过校企合作,我们逐渐转向以技术服务为主。现在宝恩生物以‘技术专家+销售专员+售后专家’组成的新的营销团队,专家从后台走向市场一线,主动了解市场,服务客户,使得众多服务难题迎刃而解。”李彦军自豪地介绍。
  营销团队中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售后专家”大多来自于与公司合作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给客户解决了很多生产技术难题,促使企业真正向“卖技术”转变。
  日前,广西一家制药企业送来一封感谢信,专门感谢宝恩生物的帮助。原来,这家制药企业也是因为药品有效成分偏低饱受困扰。在了解到宝恩生物的技术力量之后,广西企业主动提出希望宝恩生物承担整条生产线设计、调试工作。经过几个月努力,宝恩生物成功完成了这项“交钥匙”工程,仅技术转让费就达100万元。
  在21世纪初,宝恩生物还是一家生产吸附树脂的化工企业,那时企业销售产品主要途径是通过高校院所推广,为了推销产品,李彦军几乎走遍了上百家与吸附树脂相关的高校院所。由于宝恩生物产品质量过硬,一些高校院所逐渐对李彦军的产品产生了兴趣。
  随着吸附树脂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李彦军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这时,一家高校的专家向李彦军建议不如向植物提取方向发展,这是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早有转型想法的李彦军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稻草”,“那时我们已经准备延伸产业链,但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缺少方向,这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回到沧州,李彦军立刻着手准备。不到两年,宝恩生物就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了天然产物提取中试车间和分离介质合成中试车间,并且与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协议,成为他们的中试基地。
  “很多高校院所的实验室空间有限,也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中等规模和大规模试验,而在制药企业进行试验成本又太高,而药企在分离手段等技术方面也有欠缺,我们的中试车间瞄准的就是这个空当儿,可以承接高校院所的各种生物提取试验。”李彦军说。
  依靠生产吸附树脂打下的技术基础,宝恩生物很快成为众多高校院所中试的首选。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等纷纷与宝恩生物展开合作,企业技术力量几乎一夜之间实现了飞跃。
  “从吸附树脂转向植物提取,是企业第一次转型。近两年来,在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中,我们发现膜分离技术更先进,因此我们又开始研究膜分离技术,这是企业的二次转型,把膜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形成宝恩独有的技术优势,企业竞争力更强了。”李彦军表示。